概述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與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剝。胎盤早剝?yōu)槿焉锿砥诘囊环N嚴重并發(fā)癥,往往病急,進展快,如處理不及時,可威脅母兒生命,多見于經(jīng)產(chǎn)婦。
病因
胎盤早剝的發(fā)生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一)血管病變 胎盤早期剝離的病人中并發(fā)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疾病,尤其以發(fā)生全身血管病變者居多。
(二)宮腔壓力驟降 羊水過多破膜后大量羊水突然流出,或雙胎妊娠第一胎兒娩出過快,均可因宮腔壓力驟降、宮腔體積突然縮小而引起胎盤早剝。
(三)腹部直接接受撞擊,或粗暴的外倒轉術糾正胎位時,亦可造成胎盤早剝。
(四)臍帶因素 臍帶過短、繞頸、繞肢體,胎兒下降時牽拉而致胎盤早剝。
癥狀
由于胎盤早剝后出血情況的不同,患者的局部與全身表現(xiàn)亦有輕重差異。
(一)輕型 以外出血為主,一般胎盤剝離面不超過胎盤的1/3,多見于分娩期。主要癥狀為陰道流血,出血量較多,色暗紅,可伴有輕度腹痛或無明顯腹痛,患者的貧血不顯著。
(二)重型 以隱性出血為主,胎盤剝離面超過1/3,同時有較大的胎盤后血腫,多見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癥狀為突然發(fā)生的持續(xù)性腹痛或/及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剝離面大小及胎盤后積血多少而不同,積血越多疼痛越劇烈。嚴重時可惡心、嘔吐,以致出冷汗、面色蒼白,脈弱、血壓下降等休克狀態(tài)。可無陰道出血或只有少量的陰道出血,貧血程度與外出血量不相符。
檢查
輕型: 腹部檢查,子宮軟,壓痛不明顯或僅有輕度局限性壓痛(胎盤早剝部)。其大小與妊娠月份相符,胎位、胎心音清楚,但如出血量較多,則胎心率可有改變。短時間內結束分娩,產(chǎn)后檢查胎盤,可見胎盤面上有凝血塊及壓跡。
重型:腹部檢查,子宮觸診硬如板狀,有壓痛,尤以胎盤附著處最為明顯,但如胎盤附著于子宮后壁,則子宮壓縮多不明顯。子宮比妊娠月份大,而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胎盤后血腫不斷的增大,宮底也隨之相應升高,壓痛也更加明顯。偶見宮縮,但子宮于間歇期不能很好放松,而處高張狀態(tài),因此胎位摸不清楚。如胎盤剝離面超過1/2以上,胎兒多因嚴重宮內窘迫而死亡。
超聲檢查 重型胎盤早剝根據(jù)臨床檢查即可確診,對于臨床表現(xiàn)不嚴重,檢查不能確診者,可作超聲檢查。
化驗檢查 血常規(guī)、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及血纖維蛋白原等有關DIC化驗;尿常規(guī),在重型胎盤早剝病人,尿蛋白常為(+)、(++ )或更多。對急癥病人,可采用操作簡便的全血凝塊觀察及溶解試驗估計纖維蛋白原含量,以便及早診斷是否并發(fā)凝血障礙。
治療
(一)糾正休克 處于休克狀態(tài)者,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盡量用鮮血,以補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
(二)及時終止妊娠 胎盤早剝患者及其胎兒的預后與診斷的遲早、處理是否及時有密切關系。在胎兒未娩出前,由于子宮不能充分收縮,胎盤繼續(xù)剝離,難以控制出血,距分娩時間越久,病情越趨嚴重,并發(fā)凝血功能障礙等合并癥的機會也越多。因此,一旦確診后,應及時終止妊娠。終止妊娠的方式可按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
1.經(jīng)陰道娩出 經(jīng)產(chǎn)婦一般情況較好或初產(chǎn)婦輕度胎盤早剝、宮口已開大、估計短時間內能迅速分娩者可以經(jīng)陰道分娩。先行破膜,使羊水緩慢流出,縮減子宮容積,壓迫胎盤使之不再繼續(xù)剝離,并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分娩。破膜后用腹帶包裹腹部,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宮底高度、宮體壓痛、陰道出血及胎心音等變化,必要時還可以用靜脈滴注催產(chǎn)素,以縮短產(chǎn)程。
2.剖宮產(chǎn) 重型胎盤早剝,尤其是初產(chǎn)婦,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分娩者;輕型胎盤早剝,胎兒存活,但有宮內窘迫,需要搶救胎兒者;或破膜后產(chǎn)程無進展,產(chǎn)婦情況惡化,均應及時行剖宮產(chǎn)術。術中發(fā)現(xiàn)子宮胎盤卒中,多數(shù)不影響宮縮。若取出胎兒、胎盤后,宮縮不佳,應用大量宮縮劑,按摩子宮或在宮壁內注射子宮收縮劑,大多數(shù)經(jīng)過積極處理,宮縮好轉,若子宮仍不收縮或出血多,血液不凝,出血不能控制,則應在輸入新鮮血的同時作子宮切除術。
(三)防止產(chǎn)后出血 胎盤早剝患者常易發(fā)生產(chǎn)后出血,故在分娩后及時使用子宮收縮劑如催產(chǎn)素、麥角新鹼等。如經(jīng)各種措施仍未能控制出血,子宮收縮不佳,須及時作子宮切除術。如大量出血且無凝血塊應考慮凝血功能障礙,按凝血障礙處理。
(四)凝血功能障礙的處理 重點是去除病因,即終止妊娠,必要時去子宮;輸新鮮血,補充凝血因子,慎用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