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在微博上鬧的沸沸揚揚的羊水栓塞,究竟是怎么回事?羊水栓塞發病率高嗎?羊水栓塞不能預防和治療嗎?其實,羊水栓塞是一種過敏反應,而且來的很快,雖然發病率低,但是也不是沒有,而且死亡率極高。所以,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什么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羊水進入母體循環后,引起母體對胎兒抗原產生的一系列過敏反應,有點類似青霉素過敏反應,但要比青霉素過敏還要來得快。她進一步分析,羊水通過靜脈循環流動,進入肺部,羊水所含的有形物質會停留在肺部。這些異物進入以后,肺部瞬間發生痙攣,同時喪失功能。身體內由于缺氧,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產婦出現大出血。如果給產婦輸血,輸血的速度都趕不上出血的速度。肺部栓塞像是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會導致過敏性休克,最終可能導致死亡。
羊水栓塞為何有時來不及搶救
羊水栓塞為何有時來不及搶救呢?專家說,孕婦有時只是嘆了一口氣,輕輕咳嗽了一聲,心臟就驟然停跳了,羊水栓塞來得就這么快。而慢性的栓塞,在臨床上有時表現得并不典型,有的只是出血,并沒有呼吸急促,臨床醫生也很難判定。
一旦判定為羊水栓塞,臨床搶救同樣需要時間。專家說,治療栓塞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一是氣管插管,二是輸血,三是輸液。輸血首先是要配血,讓血型配上。配血要花時間,止血的凝血劑平時存放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中,輸液用在患者身上需要解凍。搶救患者需要開放2—3條靜脈,甚至扎深靜脈。整個過程至少需要7—8名醫護人員,如果缺乏平時的演練,很難組織好及時搶救。
切除子宮從而切斷羊水的來源
一個重要的止血方法是切除子宮。切除子宮就切斷了羊水的來源。產婦在生產后,宮腔是一個巨大的創面,每個創面都會成為一個出血口,就像潰壩的大堤,血是噴出來的,根本就堵不住。路軍麗遺憾地說,有時切掉了子宮也救不了命,這是產婦家屬必須面對的現實。
羊水栓塞發病率雖然低,有沒有辦法預防呢?專家無奈地說,羊水栓塞還無法預防,盡管發病幾率低,但產婦基數大,發病人數并不少。她希望社會多些理解,而醫院應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演練,增加臨床意識,呵護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