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病因病中醫對妊娠劇吐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惡阻候》中已指出“婦人元本虛,血氣不足,腎氣又弱,兼當風飲冷太過”,致脾胃虛寒,“心下有痰水" 而致病。宋代嚴用和《濟生方》中有“此由婦人本虛,平時喜怒不節”一說,認為本病可 由情志因素致病,與肝有關。后世醫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逐漸形成了本病“木旺克土,肝膽犯胃”理論。
一般認為,發生本病的主要機理是沖氣上逆,胃失和降。蓋因受孕之后,經血不瀉。陰血下聚以養胎,沖氣偏盛,易循氣街沿陽明胃經上逆犯胃。而本病發生的關鍵取決于孕婦的體質因素以及臟腑功能的失調。若脾胃虛弱、肝胃不和、痰濕等致沖氣上逆,胃失和降則發為本病。
二、西醫病因病理妊娠劇吐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主要與體內激素作用機制和精神狀態的平衡失調有關。臨床所見提示本病與血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關系密切。但癥狀的輕重,不一定和HCG成正比。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維生素B6缺乏也被認為可能是發病的原因。此外,精神因素對妊娠劇吐的發生有著較大的關系,精神緊張可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