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出現異常時,首先應尋找原因,根據其主次,經過全面的衡量,決定處理方法。處理原則分娩出現異常時,首先應尋找原因,根據其主次,經過全面的衡量,決定處理方法。
處理原則,分以下兩大類:
(一)保守療法遇宮縮乏力、產程延長,但無嚴重的機械性梗阻,估計胎兒可自陰道娩出者,當以保守療法為主。產程延長休息不佳者,易引起疲勞或衰竭,應多予安慰與鼓勵,可酌給水化氯醛合劑10-15ML口服、杜冷丁或異丙嗪50MG肌注、或安定10MG肌注,不能進食者應補液。等待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注意先露部的下降及宮口擴張情況,并勤聽胎心音。多數產婦在獲得休息后,分娩即能順利進行。如產程進展緩慢,產婦出現衰竭或胎心音有改變時,根據情況積極設法結束分娩,不宜一味保守。
(二)積極處理有嚴重的機械性梗阻,如頭盆不稱及(或)胎位不正,致胎兒不能娩出,或分娩進出現任何足以威脅母子安全的緊急情況,如發生胎兒宮內窘迫、臍帶脫垂、或有子宮破裂先兆者,均應采取積極措施,結束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