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懷孕后,由于很多原因會致使部分孕婦發生流產,但是流產也有多種不同類型,而且每種類型的流產都會有不同的治療措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各種類型的流產,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各種流產及處理方式。
先兆流產:應臥床休息,禁忌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減少對子宮的刺激。根據情況酌情使用對胎兒危害小的鎮靜藥物、維生素E、黃體酮等。此外,對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治療也很重要,要使其情緒安定,增強信心。經治療2周,癥狀不見緩解或反而加重者,提示胚胎發育異常,應停止治療,讓其流產。或進行B超檢查等相關檢查,決定胚胎的狀態,給以相應處理,包括終止妊娠。
難免性流產:一旦確診,應盡早使胚胎及胎盤組織完全排出。早期流產應及時刮宮,對刮出物進行認真檢查,并送病理檢查。晚期流產,因子宮較大,吸宮及刮宮有困難者,可用催產素10單位加于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促使子宮收縮。當胎兒及胎盤排出后需檢查是否完全,必要時刮宮以清除宮腔內殘留的妊娠產物。
不完全性流產:須及時清理宮腔。失血過多致休克者應先糾正休克,同時清理宮腔,并給予宮縮劑止血,術后給以抗生素預防感染。
完全流產: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可觀察2~3天。
稽留性流產:處理較困難。因為胚胎組織有時可能機化,與子宮壁緊密粘連,造成刮宮困難;稽留時間過久,可能發生凝血機制障礙,導致DIC,造成嚴重出血。刮宮術前須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血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凝血塊觀察試驗及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等),并做好輸血準備。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引產或刮宮。
習慣性流產:應力求查明原因,對因治療。孕前男女雙方應作全面查體和泌尿生殖器官的檢查,有條件時可行染色體檢查、ABO系和Rh系血型、免疫及微量元素等方面的檢查。
感染性流產:必須先給抗生素數日,適時清理宮腔,以防炎癥擴散。
醫生建議:確定妊娠后在早孕期間應避免劇烈活動并盡量減少性生活,避免精神神經因素如驚嚇、精神刺激等。增加營養,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若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流水或下腹陣痛,均應立即就診,不宜亂服藥以免耽誤病情。
雖然最終的結局都是流產,但是不同類型的流產因為發生的因素不一樣,所以采取的治療措施都不同,這就導致女性在術后不僅要注意做好術后保養工作,還要根據流產原因配合調理號身體,才能讓身體得到恢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