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已經是晚育了,30歲的時候第一次懷孕,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剛剛2個月的時候流產了。因為當時不知道是懷孕,自認為是沒有認真呵護的原因。可過了1年之后,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這時他咨詢大夫原因,可有的大夫說這還不能確定是反復性早期自然流產,因為符合這樣的診斷必須是3次或3次以上。有了這樣的說法,小馬及其家人把如何搞好孕期保健重視起來。可到了第三次懷孕,與前兩次一樣的結局發生了。他們為此非常傷心,這樣下去如何才好?他們決定找不孕不育專家咨詢,決定檢查出流產的真正原因,做出一個明確的診斷,以杜絕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流產留產 如何取舍
●●反復性早期自然流產(ERSA)的診斷問題,一直有著學術方面的爭議。由于受以往傳統概念的制約,連續3次或3次以上才稱作ERSA,一部分學者則認為只有連續發生3次流產才可以進行相關必要的檢查,才能確定為該病。其實,在目前醫學比較發展、檢查項目比較齊全的情況下,不應該也沒有必要非要等3次之后再進行檢查,目前更多的學者傾向于連續2次流產就應該檢查的主張。特別是孕婦年齡較大(超過35歲)者,更應該盡早檢查、盡早確診、盡早采取措施。
●●關于ERSA的診斷,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妊娠前診斷,一個是妊娠后診斷。這兩種診斷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妊娠前診斷的方法與內容
如果已經發生了不明原因的流產,特別是已經發生過兩次者,再次懷孕就應該在懷孕之前認真做相關檢查,以免再次發生悲劇,給孕婦身心造成更多的傷害。
●●主動介紹自己的一般情況。在去醫院進行檢查的時候,應該向大夫說明自己的實際情況,像月經情況、家族情況、以往的疾病情況,是不是吸煙喝酒,是否接觸過有害物質、放射線等,都應該說清楚,為大夫分析病情提供資料。到醫院之后,還需要測定患者的身高、體重、血壓,進行相關的婦科與體格檢查,看看有沒有子宮、附件、感染、發育等方面的異常,這些檢查都是很簡單的檢查,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上述檢查只能是一般檢查,要查出一些復雜的疾病,還要靠實驗室方面的檢查。最為常見的檢查是遺傳學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系譜分析、核型分析、分子遺傳學診斷等。如果了解子宮輸卵管有沒有問題,還要進行子宮輸卵管造影、超聲波檢查、腹腔鏡與宮腔鏡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磁共振成像等檢查。這些檢查的目的,是了解生殖器官的發育情況,查找與ERSA相關的原因。
●●內分泌檢查也是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應積極配合大夫。基礎體溫是檢查有沒有正常排卵、黃體功能是不是正常的重要參考指標,可以在家里自己測定,將測定結果告訴大夫即可。對懷疑有子宮內膜引發流產可能的,還要進行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診斷性刮宮(診刮),依此分析子宮內膜、黃體功能等是不是正常。內分泌檢查還包括血清中的激素檢查。血清中的孕酮測定,可結合診刮進一步明確是不是黃體功能發生了障礙;血清泌乳素測定,了解黃體功能是不是受到外界的影響。泌乳素雖然是垂體前葉分泌,但泌乳素對維持黃體功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過低過高都會導致黃體功能不全。需要說明的是,檢查血清泌乳素要在早上8-9點時采集,而且最好每隔15分鐘連續抽血3次混合后送去化驗,因為該激素夜晚分泌高而上午分泌低,防止出現誤診;測定甲狀腺功能也是很必要的,主要檢查促甲狀腺激素,當發現異常時再檢查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甲狀腺素,如果這些檢查沒有問題,則應該檢查抗甲狀腺抗體。
●●排除感染方面的因素。感染是引發ERSA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胎膜早破、早產等,往往與感染有一定的關系。有些感染,孕婦并不一定有明顯的癥狀,因此凡是有流產史者,都應該進行相關檢查。常見的檢查有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β-溶血性鏈球菌等培養、TORCH檢測(弓形體、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等,以了解生殖系統是不是遭受感染。
無痛人流,無憂愛的理由?
妊娠后診斷的方法與內容
●●有的患者,已經懷孕但擔心出現ERSA問題,是不是也可以監測、預告呢?回答是肯定的。目前檢查的方法比較多,主要是通過孕期跟蹤監測、性激素測定、超聲波檢查、遺傳學檢查等,來確定發生ERSA的基本原因。
●●孕期監測是很重要的。凡是發生過流產的孕婦,一旦再次懷孕,應該進行跟蹤監測,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悲劇發生。
●●性激素測定主要是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測定,磁、孕激素測定。測定β-HCG可了解孕婦的黃體功能情況,如果發現β-HCG低下,則表明妊娠期黃體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不足,容易發生流產。對于雌激素、孕激素的測定,也可作為一種診斷參考,據報道早期上升緩慢容易發生流產。
●●超聲波檢查。這是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只要操作得當,對胎兒不會帶來不良影響,是臨床很常用的檢查方法。B超可以觀察胎心波動、孕囊大小、胚胎著床等情況,可以通過這些資料判斷胚胎、胎兒的安危。
●●免疫學診斷。這一系統的檢查,是一種很有臨床意義的診斷方法。凡是沒有找到原因的、多次流產沒有其他異常跡象的、年齡在35歲以上的、胚胎核型正常卻發生流產者,都可以進行免疫學檢查。抗精子抗體測定、人類白細胞抗原檢查、母體抗父系淋巴細胞毒抗體測定、血型及抗血型抗體測定、抗核抗體及抗甲狀腺抗體測定、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測定、棉衣復合物及補體C3測定、抗磷脂抗體測定等,都是比較常用的檢查方法,可根據ERSA的大致情況確定檢測項目。
●●檢測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確定病因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可以有效減少或防止流產再次發生。當然這些檢測是比較麻煩的,而且需要一定的費用,但為了正常孕育子女,為了避免發生悲劇,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必要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