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有很多證候都是患者的自覺癥狀,必須要通過問診來了解病情。對于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治療經過和過去病史,生活情況等,也必須通過細致的詢問方能了解。
(1)問年齡:年齡與月經病的關系頗為密切,從月經初潮到絕經這一過程,因年齡不同,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差異,其發病情況也各有偏重。在青春期,腎氣初盛,發育尚未成熟,身體還不夠盛壯,月經周期還不可能很好地建立,容易出現月經期與量的改變。如年逾18周歲,仍未見月經初潮者,則屬原發性閉經,應及早調治。如果在10周歲以前便月經來潮,往往由于腎氣未充,易發生月經失調,應密切觀察。中年婦女既是胎產哺乳的生理階段,又是工作學習比較緊張、家庭負擔較重、社會事務繁忙的時期,陰血易耗,陽氣易傷,每多陰血不足與七情內傷為患。此時期月經病的發病率很高,尤其是經行合并癥的發生率更高。更年期婦女,腎氣漸衰,天癸將竭,沖任虛少,易致陰陽失調,而出現月經期、質、色、量的改變。
(2)問月經之期、質、色、量、味:月經病主要表現在月經之期、質、色、量、味的異常,有仔細詢問探究的必要。如經行先期、量多、色深紅、質濃稠或夾有血塊,有臭味者,多屬血熱;若經行先期、量多、色淡紅、質清稀、無腥臭氣者,多屬氣虛。如經行后期、量少、色黯、夾有血塊者,多屬陰寒內盛;經行后期、量少、色淡、質稀者,多屬于血虛。如經行先后無定期,量或多或少,斷續不勻,經色紫黯,夾有小血塊者,多屬肝郁血滯,氣血運行不暢為患。如經質粘稠而臭穢者,多為血熱;經來清澈而臭腥者,多為內寒;若經味臭穢似臟腐敗氣,下血量多不止者,多提示病情嚴重。
(3)問經行合并癥:經行合并癥是月經病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某種證候出現的時間與性質不同,其病理機制也大不一樣,必須通過詳細的詢問以后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如經行腹痛一證,在行經期或經前腹痛而拒按者,多屬實證;經后腹痛而喜按者,則屬虛證;經行小腹冷痛,得熱痛減者,則屬寒證;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痛甚于脹者,多屬血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脹甚于痛者,多屬氣滯。又如經行泄瀉一證,經行大便稀薄,脘腹滿悶,納呆神疲者多脾虛;若經行泄瀉之前必先腹痛,瀉后痛松,胸脅痞悶,噯氣不舒者,多為肝郁脾虛;若經行大便如水,每于五更必瀉,伴有腰酸肢冷者,多屬腎虛。
(4)問帶下:月經與帶下的關系非常密切,了解帶下情況,對于月經病的辨證有重要參考價值。帶下色白清稀者,多屬虛證,寒證;帶下色黃,或黃赤粘稠者,多屬熱證、實證;帶下量多色白如涕如唾者,多屬脾虛濕盛;帶下清稀量多,清稀如水者,多屬腎陽不足;帶下色黃或赤,淋漓不斷,且伴外陰瘙癢者,多屬肝經濕熱;帶下如膿如血者,多為熱毒或濕毒;帶下量極少或全無者,則多屬肝腎陰虧等。根據月經期、質、色、量、味的變化,結合經行合并出現的證候,參以帶下的變化,可為正確的辨證與治療提供許多有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