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肛門點滴法
用赤芍、紅藤、敗醬草、公英、丹參各20克,夏枯草15克。上方濃煎100毫升,肛門點滴,每日1--2 次,15次為1療程。推薦閱讀:關于盆腔炎疾病你了解多少
本方適用于濕熱下注或瘀熱互結型患者。
若有包塊形成,可加三棱20克,莪術15克以化瘀消聚;有氣虛之象時,加黃芪30克以益氣健脾;若小腹冷痛,可去敗醬草、公英,加用細辛10克,桂枝10克溫經散寒。
5、外用散劑法 名稱:附件炎散
組成:杜仲、蛇床子、五倍子、芡實、桑螵蛸、白芷
方解: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下焦有濕熱,或腎陰不足,相火易動以及精關不固者忌服。而五倍子具有收斂止血,收濕斂瘡,治療腫毒之功效;芡實、桑螵蛸等益腎固精,止濁;白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之功效。
取本方適量,用醋調成糊敷于肚臍,膠布固定。每日一次,連用三天后,間隔一日再繼續使用。
驗方
雙花60g、生地20g、黃芩10g、木香6g、甘草10g、當歸10g、川芎10 g、 白芍15g、川楝子10g、元胡10g、芡實20g、薏米30g、黃芪20g。月經不暢者甘草 易坤 草;合并包塊者加路路通、穿山甲;合并積液者加蒼術、茯苓。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10 日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