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期不正常是現代女性常見的現象,這是因為對月經期時的保養工夫做的不足造成的,同時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工作壓力等等一切外在和內在因素,因此容易讓女性出現月經不調的現象,那么最正常的月經應該是什么樣呢?
月經周期正常的月經周期
一般女子的月經周期是28~30天,但是也有人40天來一次月經。但只要有規律性,均屬于正常情況。另外,月經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提前或錯后3~5天,也是正,F象。
如果這次月經周期是20天,下次是40天,而且經常出現這樣情況,有的甚至月經來1~2天,過10多天又來1~2天,失去了周期性,這屬于月經不調。少女初潮時,由于卵巢剛發育,功能還不完善,所以會出現功能紊亂和不規律,這不是病理現象。
月經期(也稱行經期)
女子的月經期大約是2~5天。一般行經的規律是第一天經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后逐漸減少,直到經血干凈為止。這是因為第一天子宮內膜脫落剛剛開始,第二三天子宮內膜脫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宮受到刺激,加強收縮,把大量經血排出的緣故。有的人經血干凈了以后,過一兩天又來了一點,俗稱“經血回頭”,這也不是病,而是一種正,F象。但是,有的女子經期長達10~20天,月經淋漓不盡;有的經期極短,只是“一晃”即過。這兩種現象都是不正常的。
經血量
女子月經量的多少因人而異,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換3~5次衛生巾或紙,就算是正常。如果經血量過多,換一次衛生巾或紙很快就又濕透,甚至經血順腿往下淌,這就不正常了。經血過多,可能是精神過度緊張、環境改變、營養不良以及代謝紊亂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宮出血。經血長期過多會引起貧血,應查明原因,進行治療。當然,如果因為子宮、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月經量過少,這種情況也不正常,也應及時就醫。
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經量過多較為常見。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發育期,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月經一部分屬于無排卵性的。沒有排卵就沒有黃體,沒有黃體就缺少孕酮。因此,子宮內膜只能處于增殖期而不能達到完善的分泌期,以致子宮內膜脫落不完全而影響子宮的收縮,造成經血過多。此種情況如不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可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頭暈等貧血癥狀,也應就醫治療。
經血顏色
正常的血是暗紅色的,血中混有脫落的子宮內膜小碎片、宮頸粘液、陰道上皮細胞,無血塊。如果經血稀薄如水,僅有點粉紅色或發黑發紫,則是不正常的。如果經血完全是凝血塊,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應及早就醫,保證身體健康。
健康的育齡婦女,卵巢發生周期性變化,不斷有卵泡發育、成熟、排出,同時伴有性激素分泌的變化。由性激素調控的子宮內膜,也隨之發生增生、脫落和修復的周期性改變。當子宮內膜脫落出血,自陰道流出,便稱為月經。一般為28-30天行經一次,失血50毫升左右,持續3-7天。有規律的月經是生育的必要條件,說明生殖系統功能正常,是女性身體健康的重要標志。
除了正常月經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月經:
初潮
人類的生殖系統,出生后長時間處于“休眠”狀態。隨著生長發育,女孩十三四歲左右,出現月經來潮。首次來月經,醫學上稱“初潮”。“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來的重要標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時間,月經周期可能不太規則。其主要原因是,月經周期調節功能不夠穩定,容易受到內外因素,如體質、情緒和環境改變等影響,要注意心理疏導和衛生保健。
痛經
醫學上稱為原發性痛經。大多發生在初潮后1-2年內。疼痛最早出現在月經來潮前12小時,行經第一天疼痛,持續2-3天緩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內側,有時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體格檢查和儀器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刹捎每诜雇此、避孕藥治療,心理治療也很重要。
倒經
有的婦女每當月經來潮時,就會出現口中咯血、鼻腔出血甚至外耳道流血、眼結膜出血或便血。這在醫學上稱之為“代償性月經”,俗稱“倒經”。其原因不全一樣。如鼻腔出血,是由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細血管網特別豐富,表淺而脆弱,極易發生出血。有些人的鼻黏膜對卵巢雌激素水平變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發生充血、腫脹,甚至像子宮內膜一樣,當雌激素水平驟然下降時便發生出血。
還有的“倒經”是由于創傷,或刮宮、剖腹產、子宮切除手術時,子宮內膜移位到肺部、胸膜、消化道和皮下組織等子宮以外的部位,與原位的子宮內膜一樣受雌激素調節,發生增生、脫落,醫學上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來潮時,即出現痰中帶血或咯血、周期性血尿、嘔血、便血及皮下出血等,絕經后才不再出血。發生“倒經”,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激經
懷孕以后卵巢停止排卵,不會再來月經。但有極少數婦女懷孕早期仍有少量月經一樣的陰道流血,稱為“激經”。傳統醫學認為這種現象是氣血過盛引起,F代醫學研究認為這與體內激素水平高低有關。婦女懷孕初期,體內孕激素水平較低,子宮蛻膜的形成還不完善而導致出血,常常被誤認為是“月經”。這種現象不會超過懷孕后4個月,對母親及胎兒無不良影響。
暗經
個別育齡婦女,雖有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變化,但無經血流出,這種情況稱“暗經”。暗經不影響生育。這種情況極為少見,經醫院?漆t生全面檢查才能確定。
閉經
年滿18歲尚未來月經者稱原發性閉經;除懷孕、哺乳和絕經期,已來月經,后又停止,3個月以上者稱繼發性閉經。全身性疾病、環境改變、精神刺激都可影響卵巢功能而引起閉經。某些生殖器官病變或發育異常也會引起閉經。對于閉經應盡早檢查,查清原因,及時治療。耽誤時間,影響治療效果,可影響生育。青春期閉經首先要注意經期衛生、保暖,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消除緊張因素,改善營養狀況,尤其是停止不適當的減肥。可采用通經、調節內分泌,促進排卵等治療措施。如不奏效,可用藥物控制月經周期。
絕經
女性經歷了生育力旺盛的青壯年時期后,卵巢功能開始自然衰退,性激素分泌減少。到一定限度,子宮內膜即不再發生周期性脫落出血,也就沒有了月經。最后一次月經稱為絕經。我國婦女絕經的平均年齡為49.5歲,80%的人在44-54歲。絕經前,往往有一個過渡時期。此時月經不規則,并伴有一些生理和心理變化,如頭痛、低燒、眼瞼水腫、乳房脹痛、腰酸背痛、口渴、口腔黏膜潰瘍、情緒不穩(表現為煩躁、固執或抑郁),稱為“絕經前期綜合征”。
除了自己調整心理狀態外,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雌激素進行治療。中醫認為本病與腎精枯竭、陰陽失調、氣血失和有關,可試用麥斛地黃湯。為了避免這一過渡時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一些西方國家的婦女也采取人為方法使月經停止,叫人工絕經。施行絕經術從理論上說,這一做法對婦女對身體必有傷害,因此目前專家爭論很大,應持慎重態度,不宜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