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常補沖動的魔鬼控制著頭腦,她們有非理性的消費觀念,英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女性在月經周期最后10天左右更易產生購物沖動,花錢購買不必要的商品。
生理期更易購物沖動
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女性月經周期中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容易引起不良情緒。月經周期最后10天產生的購物沖動是對這些不良情緒做出的“反應”。這個時間段,女人就進入了“購物生理期”。女人們大多沖向商場,沖向專賣店,沖向欲望滿足的圣地。用光現金,用光購物券,刷爆身上所有信用卡。而男人們需要做的就是,管好你太太的錢包,先算好她的購物生理期。
女人的心中有兩個“我”,即本來的我和自我期望的我。之所以女人的求美之心如此強烈,是因為對本來的我不滿意,不惜金錢,是為了留住青春,追求美麗,實現自我期望的我。我仔細想了想,生理期期間,一般情緒比較低落,自然會想通過消費來進行補償,那時的消費往往是盲目的、隨興的、不計較價格的。只要將錢花掉了,就會痛快和滿足,可能一切郁悶的情緒會隨著購物的結束而終止。
每當月經期越來越接近的時候,受到心理緊張的影響,就總想去shopping。其實,女人注重的只是消費過程的快樂。琳瑯滿目、款式各異、色澤不同的商品在映入眼簾的同時,也滋潤著女人們的心田,不停地“逛著、試著、享受著、回憶著”,平時受經濟、年齡、環境等因素的左右而不敢或不舍得買的商品,此時會在“情緒”使然下毅然將其買下。其實,“逛著、試著、享受著、回憶著”本身就是釋放壓力、調節心態、轉移痛苦、收獲快樂的過程。
購物是釋放情緒和情感上的習慣
之前,由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心理學家卡倫·派因領導的研究小組試圖把女性的購物行為和生理聯系到一起。研究調查了443名年齡介于18至50歲間女性過去7天的購物行為,并與她們的月經周期做對比。研究人員發現,處于黃體期(女性月經周期中排卵結束到月經開始前一天,常為月經周期的第15至28天)的女性對購物欲的控制能力減弱,超支金額更多,更容易買下沒有必要的物品,更容易因為購物沖動而懊悔。研究者由此推斷女性存在一個“購物生理期”——女性所處月經周期越靠后,她們超支的可能性越大。進入黃體期的女性在花錢方面更不節制、更沖動、超支金額更多。
研究認為,女性月經周期中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容易引起不良情緒,如抑郁、壓力感和生氣。因此,女性進入黃體期產生的購物沖動是對經期前不良情緒做出的“反應”。“她們感到非常有壓力或沮喪,容易選擇購物這一方式,讓自己高興并調節情緒,”研究小組領導者說,“相比喝酒或吸毒,這是一種社會認可的減壓方式。”
其實,依照這個研究的結論,可以推斷,影響購物的主要還是情緒問題。所以,這個研究,或者說“購物生理期”這個新詞的意義就在于說明一個問題——身為女人不容易。作為女性或者可以對照這個研究,檢驗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購物沖動與生理周期的相關性,同時在情緒上調節自己,或避免在這些日子逛街;對于男性,如果不想讓自己的錢包過快癟了,照顧好你的女友或太太。
另一名研究員西蒙恩·格內森說,對許多女性而言,購物成為一種“情感上的習慣”。她們不是因為需要而購買商品,而是享受購物帶來的興奮感。研究同時發現,不少女性會為黃體期的沖動購物感到懊惱。
特殊日子別去逛街
專家建議:如果女性擔心自己的購物行為,她們應該避免在月經周期后期購物。她們應考慮干點別的,而不是周末去商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