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什么會來月經 月經期問題大全
女人為什么會來月經?女人在月經期間有哪些應該注意的?惡露與月經復潮有什么區分?下面就隨我們的編輯一起來了解下。 月經是指每月一次的有規律的陰道流血。
當女性進入青春期后,卵巢逐漸成熟,并開始分泌女性激素,子宮內膜 敢隨之發生變化而產生月經。月經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卵巢分泌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增厚、充血,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第14天,卵巢開始排卵,并公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這兩各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宮內膜繼續增厚,并變得松 散,為受精卵著床和發育準備條件。右卵子未受精,兩種激素量急劇下降,子宮內膜剝離出血而發生月經。隨后子宮內臘在女性激素的作用下,再重復上述這種變化。
女性第一次月經來潮叫做月經初潮,簡稱“初潮”。初潮且般在13-15歲左右,體壯營養良好者可早至11-12歲,體弱營養不良者可遲至17-18歲。8歲以前月經來潮為性早熟,它見于卵巢和腎上腺腫瘤。18歲尚未月經來潮為性遲發,這種情況除見于發性閉經外,還可能是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或畸形所致。
正常的月經:月經周期平均為28天,提前或后7天,只要基本規律,就屬于正常范圍。月經持續時間一般為3-5天,但1-2個月經期的月經血量為20-120毫升,多數在50毫升左右。月經期大多無不適,有些人在經前或經期可有下腹脹痛、腰酸、乳房發脹、情緒不安等。
月經是女性性成熟的征象之一,是成年女性正常的生理活動,它受生理、心理、飲食、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有乳房脹痛、腹脹、下腹脹痛、易疲勞、憂郁、失眠等癥狀。如果在經前和經期能注意飲食調理,可減少和減輕經前癥狀和不適感。
1.月經來潮的前一周的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營養。可以多吃豆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并增加綠葉蔬菜,水果,也要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骨盆充血。
2.月經來潮初期時,女性常會感到腰痛、不思飲食,這時不妨多吃一些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如棗、面條、薏米粥等。
3.月經期要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營養物質的補充,多飲水、多吃蔬菜,可以保持大便通暢,這樣也可以減少盆腔充血。
4.月經期會損失一部分血液。因此,月經后期需要多補充含蛋白及鐵鉀鈉鈣鎂的食物,如肉、動物肝、蛋、奶等。
女性在月經期間,應注意以下事項,可減少經前癥狀的發生。
1.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應忌食咸食。因為咸食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量增多,在月經來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于出現水腫、頭痛等現象。月經來潮前10天開始吃低鹽食物,就不會出現上述癥狀。
2.有不少喜歡喝含氣飲料的女性,在月經期會出現疲乏無力和精神不振的現象,這是鐵質缺乏的表現。因為汽水等飲料大多含有磷酸鹽,同體內鐵質產生化學反應,使鐵質難以吸收。此外,多飲汽水會因汽水中碳酸氫鈉和胃液中和,降低胃酸的消化能力和殺菌作用,并且影響食欲。
3.月經來潮前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辣椒之類,還要少吃肥肉、動物油和甜食。
4.辛辣生冷的食物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盆腔血管收縮而引起經血量過少甚至突然停止。另外,煙酒等刺激性物質對月經也會有一定影響。如果不注意避免這些不良刺激,長此以往,會發生痛經或月經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