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積液就是盆腔炎?別信
羅新教授稱,臨床上常見到不少女性被誤診為盆腔炎(現在稱盆腔感染性疾病,醫學界簡稱PID)。其實,盆腔炎的發病率不太高,但因病因復雜,正確的診斷就顯得格外重要。不能僅僅憑借單一的B超檢查一見到有盆腔積液就確診。一些女性朋友在一些私人門診被診斷為盆腔炎后,連續打幾個療程的針都不好,原來根本就沒有患盆腔炎。羅新教授還稱,對于20~29歲性活躍的女性盆腔炎的最低診斷標準主要依賴婦科醫生的陰道雙合診檢查,只要有宮頸抬舉痛、子宮壓痛或一側/兩側附件壓痛之一,PID的診斷就成立。對于30歲以上的女性,有時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如B超、血常規、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等輔助診斷方法來綜合評估才能確診。至于如何打針,一定要用對針水才行,通常有一線(適合條件好的醫院)、二線(適合二級醫院)以及替代治療(適合基層醫院)方案,在癥狀消失以后改用口服藥共達十四天為一個療程,否則就不能起到治療效果。
“宮頸糜爛”打針?沒用
“宮頸糜爛”聽起來嚇人,國內外醫學界已廢除了“宮頸糜爛”這一謂稱的診斷了,準確的謂稱應為宮頸柱狀上皮細胞外移或柱狀上皮異位。實際上是慢性宮頸炎的表現,“糜爛”并不可怕,在已經生育過的女性中其發生率很高。,根據其面積的大小分為輕、中、重三度,僅僅代表肉眼所看到的柱狀上皮異位的面積,與疾病惡性度并無關系。
林小姐體檢發現宮頸糜爛后,到某小醫療機構治療,陰道塞藥、陰道灌洗、打吊針治療了兩個星期,花了好幾千塊,仍然不見效。專家稱,中重度宮頸炎應該首選陰道栓劑或物理治療!口服藥、打針等對宮頸糜爛基本無效。除非合并盆腔炎(表現為肚子痛、膿性白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輕度的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沒有癥狀的不需要治療;中重度的糜爛可用利普刀等物理治療方式,對于重度的宮頸糜爛則還需注意每年做一次宮頸癌的放癌篩查。
白細胞一個“+”就是陰道炎?不用治
陰道炎的發病率比前兩種炎癥更多,70%~80%的女性一生都會遇到至少一次陰道炎。尤其是廣州這種濕熱的地區,念珠菌性陰道炎(現在叫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醫學界簡稱VVC)更常見。
羅新教授稱,一些女性在體檢中,白帶常規鏡檢發現白細胞一個+就認為自己有陰道炎,緊張兮兮,其實,不少正常婦女陰道分泌物做白帶常規鏡檢,白細胞兩個“++”都屬于正常,只要沒有癥狀就不需要治療。
還有的女性喜歡自己購藥治外陰癢或陰道癢,他稱,陰道炎的種類很多,因此治療方法很不一樣,如滴蟲性陰道炎或細菌性陰道病(BV)每日塞一粒滅滴靈栓,7天即可治愈。且陰道炎的治療一定要注意首診的正規化治療及療程,否則容易反復,特別是VVC的診治問題較為復雜,患者應在第一時間其正規醫院就診,自行治療往往難以把握這些問題,導致陰道炎反復發作,成為復雜難治的甚至是混合性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