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回暖天的反復光臨,很多女性發現臉部皮膚濕潤有光澤了,可是身體其他部分也總是特別不舒服,下身瘙癢、白帶發黃有異味的現象屢屢發生。近期到醫院就診婦科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專家介紹,氣候潮濕的春季,霉菌等細菌很容易繁殖,而女性由于生理結構特殊,很容易被細菌侵擾,因此,女性在這個季節應特別注意生殖衛生。
潮濕天氣陰道炎頻發
霉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的發病率近日有所提高,其中最小的發病個案年齡僅14歲。專家介紹,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注重一些細節,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比如一定要把內褲放在太陽下暴曬,如果天氣太潮濕,就要用烘干的設備把內褲晾干再穿。同時,避免內褲和各類衣物混合洗,尤其是患有手腳癬的人更不要把襪子、外套和內褲一起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女性朋友在選擇衛生巾時,要使用大品牌、有保障的產品。盡量不要使用棉條型的衛生棉——陰道本身可以和外部的空氣相通,保持干爽,若經常使用棉條,會堵住陰道內部空氣與外部的交流,更容易滋生細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太甜的食品。數據顯示,90%的女性患者在減少日常糖分攝入量后,陰道炎的幾率也有所下降。
切勿盲目依賴洗液
不少女性為了保持衛生,經常會使用女性洗液,殊不知,如果方法不當,還能加重感染的風險。據專家介紹,某權威機構分析了30年來有關婦女陰道沖洗的報道,結果發現,每周沖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顯增加盆腔感染的機會、中度增加宮外孕的危險,沖洗越頻繁,盆腔感染的危險性就越大。
有數據顯示,用陰道沖洗液的婦女比不用陰道沖洗液的婦女盆腔感染危險率增加了73%。這是由于沖洗液破壞了陰道的自潔功能,導致病原菌乘虛而入,沿宮頸上行至子宮和輸卵管,引發盆腔感染。患有各種疾病的患者出于治療目的,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治療沖洗劑是必要的,但不能長期頻繁使用。
身體不舒服應就醫
專家特別強調,春季是陰道炎多發季節,陰道炎分為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和淋菌性陰道炎等類別。女性朋友在發現陰部或白帶出現異常癥狀后,不要自作主張用藥,應及時去看醫生,因為每個人的耐癢程度不一樣,若在自己真的受不了才去求醫,其實病癥可能已經變得比較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