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辯證治療女性附件炎
附件炎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炎癥,專家指出常見的是慢性附件炎,一般是因為發現后已經很長時間了,或是在治療的時候不徹底,延續成慢性的了。專家還指出關于急慢性附件炎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下面羅列的就是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本病時應分清寒熱虛實的不同,辨證論治。
1、 濕熱下注型
治以清熱利濕。方用止帶方加減:取豬苓、車前子(包)、赤芍各12克,黃柏、牛膝、丹皮、蒼術各10克,澤瀉、茵陳各6克。加減:若腹痛明顯,加用元胡、川楝子各10克,以行氣止痛;若納差便溏可改蒼術為炒白術10克,加生苡仁20克,云苓18克,以健脾祛濕。
2、瘀熱互結型
治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用當歸元胡湯加減:用敗醬草20克,當歸、元胡、酒大黃、赤芍、桃仁各15克,香附12克。水煎服。
加減:若小腹刺痛明顯,加用乳香、沒藥各10克以化瘀止血;小腹脹痛明顯者,加用川楝子、枳殼各10克以行氣止痛;若經量少,色暗有塊,加用益母草20克活血化瘀。若白帶量多、色黃,加用茵陳15克、澤瀉12克以清利濕熱。
3、寒濕凝滯型
治以溫陽散寒,活血祛濕。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減:取云苓15克,當歸、赤芍各12克,沒藥、艾葉、蒼白術、澤蘭、紅藤各10克、小茴香、川芎、桂枝各9克、干姜6克。水煎服。
加減:若帶下量多,色白質稀,加用肉豆蔻、白果各10克以溫腎止帶。若腰酸痛明顯,加川斷20克、杜仲10克,以益腎強腰。
以上方藥口服后,剩余藥渣可放入布袋敷于下腹部,每次熱敷20--30分鐘。上述治療不能根除或經常復發者,可考慮全附件切除術。若患者為年輕女性或有孕育需求的女性,可選擇中藥治療,中醫黑膏藥外敷治療附件炎效果很不錯,膏藥例如竹林寺女科的“歸芍附炎膏”。
4、 濕熱下注或瘀熱互結型
肛門點滴法:用赤芍、紅藤、敗醬草、公英、丹參各20克,夏枯草15克。上方濃煎100毫升,肛門點滴,每日1--2 次,15次為1療程。
若有包塊形成,可加三棱20克,莪術15克以化瘀消聚;有氣虛之象時,加黃芪30克以益氣健脾;若小腹冷痛,可去敗醬草、公英,加用細辛10克,桂枝10克溫經散寒。
5、傳統黑膏藥治療附件炎
紅花、丹參、當歸、桂枝、茯苓、甘草、五靈脂、杜仲、蛇床子、五倍子、芡實、桑螵蛸、白芷、忍冬藤、紅藤、大青葉、丹皮、赤芍、制大黃、川楝子、柴胡、白芍、太子參、生姜、老蒜、蔥白。
以生姜擦拭皮膚后,取膏藥兩貼分別貼于神闕穴(肚臍)、關元穴。每付可貼三天,十付一療程。
6.外用貼劑療法
名稱:歸芍附炎膏
組成:當歸、杜仲、黃芪、元胡、赤芍、云苓、肉豆蔻、桂枝、枳殼、茵陳、香附等。
方解:當歸活血行血、調經止痛;杜仲補益肝腎、調理沖任;黃芪補氣固表,托毒之痛;元胡活血散瘀,理氣止痛;赤芍散瘀止痛、破堅除痹;云苓健脾和胃,祛濕行水;肉豆蔻溫中理脾、行氣止痛;桂枝溫陽散寒,補中益氣。
取本方兩貼,每付分大小兩貼,取小貼膏藥貼于小腹“關元穴”,大貼膏藥貼于后腰“命門穴”即可,用藥之前當先以生姜擦拭相應貼敷部位皮膚。。
熱敷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