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一種嚴重的婦科疾病,它甚至影響到女性的生命。那么應該怎樣預防宮頸癌纏上你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宮頸癌的發生與多種病原微生物有關,特別是高危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
女性如有5個以上性伴侶,其HPV感染率是只有單一男性性伴侶的4倍,而首次性交的年齡越小, HPV感染率越高。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宮頸病變占婦科門診的25%左右,其中新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1100多例,且發病年齡明顯年輕化,由原來的35歲以上發展到20~30歲的女性居多。 專家強調,子宮頸癌前病變初期沒有任何癥狀,關鍵是廣大女性朋友要加強自我防護和健康體檢。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和性行為健康;其次,性生活1年以上的女性,應定期婦科檢查,35歲以上女性需每年進行婦科體檢。如果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同房接觸性出血、陰道排液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第二 :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層次漸漸向年輕婦女轉移。
分析原因認為,首先與初次性交,年齡過早有關。這是因為,青春期宮頸上皮發育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且青春期少女的免疫系統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年輕女性發生宮頸癌的第二個原因與性混亂有關,宮頸癌大多由性傳播疾病感染引起,婦女本人或其丈夫的性伴侶數越多,受性傳播疾病感染的危險性越大,宮頸癌的發生率也越高。資料表明,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比只有一個性伴侶者高2~3倍以上。 另外,日常生活中接觸錢、票據,或是在公共場所手扶欄桿、門把手時,手很可能成為病毒的攜帶源,而如廁、沐浴時又會不經意地將病毒帶入生殖道,很容易導致外生殖道的感染。所以,過早發生性行為和性伴侶過多,是近年來女性子宮頸癌的發病人群出現年輕化趨勢的罪魁禍首。為了健康和有效地防范性亂所致性病乃至子宮頸癌,女性應恪守性道德,婚前(法定婚齡以前)不過早地發生性行為,更不能同多個性伴侶發生關系;婚后也應有節制地過性生活,并注意性衛生,堅決杜絕一切婚外性行為。
第三:性行為與宮頸癌的關系
150年前人們就發現在修女中宮頸癌極罕見,繼之許多研究指出婚產情況及性混亂,如初次性交年齡較早、多個性伴侶與宮頸癌密切相關,有>5個性伴侶者較3<個性伴侶者的相對危險性高3倍以上,1989年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性伴侶數>10個者在宮頸癌新發病例中占36%,說明多個性伴侶與宮頸原位癌及宮頸癌均有明顯的相關性。
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初次性生活年齡過早,如<18歲者,比25歲以上者患病危險性高12.3倍,有人認為這是與青春期宮頸處于鱗狀上皮化生時期,對致癌物較為敏感有關。進行肛門性交者宮頸癌的危險性亦增加,但這種相關性是真實存在還是僅僅反映了雙方性行為的其他方面,還是和性衛生有關,尚不清楚。
一些學者對比了宮頸癌及健康婦女配偶的性行為及其他行為方面的特點,以研究男性在宮頸癌發病中的作用。宮頸癌配偶的性伴侶數較對照組配偶的性伴侶數為多;宮頸癌患者的配偶大多有各種性病史,包括生殖器疣、淋病、生殖器皰疹;而配偶經常用避孕套的婦女則宮頸癌危險性低。另外,男性陰莖癌患者的妻子較其他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高3-6倍,其次前妻患宮頸癌的男性,其現在妻子患宮頸癌的危險較對照組婦女高2倍。包皮環切者的妻子宮頸癌的相對危險性很低。對415例宮頸癌患者的研究表明,初次性交年齡的提前、本人及丈夫婚外性伴侶數的增加,使宮頸癌相對危險性上升。丈夫有兩個婚外性伴侶者,其妻子宮頸癌相對危險性上升5倍。
這幾年,盆腔炎、不孕癥、內分泌失調等婦科病也變多了。這主要與生活習慣和環境有關。特別是盆腔炎,現在人的性觀念開放,多個性伴侶的女性多了,多次流產的人也多了,這樣多次感染,盆腔炎就變多了。不少白領女性年輕時忙于工作,不想要孩子,提前懷孕就用人流的方法終止妊娠,到想要孩子時反而不能成功懷孕。而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閉經”則跟生活環境不好、精神壓力大關系密切關系
由此可見,性行為特點與宮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