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女性都會很擔心自己的這個宮頸癌疾病的。但其實從出現宮頸病變到最終發展成癌,一般需要經歷幾年的時間。定期進行宮頸檢查顯得尤為重要。有性生活的女性無論處在哪個年齡段,一年最少要做一次宮頸檢查。
“醫生,我每年都做B超,為什么沒有發現宮頸癌?現在一發現就是晚期了?”
“切除了子宮,還算什么女人?醫生,我不想做手術,吃中藥治療可以嗎?”
…
2003年,香港明星梅艷芳因為宮頸癌去世的消息令宮頸癌的公眾知曉率大大提升,但仍然有很多人對宮頸癌存在認知誤區。日前,記者就這些誤區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柯佩琪教授,她表示,早發現、早治療是治愈宮頸癌的關鍵,只要每年做一次婦檢,就可以遠離宮頸癌。
宮頸癌認知誤區逐個數
誤區一:
B超比婦檢高級,更能早發現腫瘤
50歲的張阿姨剛剛被診斷為宮頸癌晚期。她哭著說:“孩子剛畢業,我剛退休,好日子才開始,沒想到竟得了癌癥……”張阿姨疑惑地問醫生:“我每年都做體檢,做B超,為什么都沒有發現宮頸癌?為什么現在一發現就是晚期了呢?”
進一步問診發現,張阿姨雖然每年都做乳腺B超和腹部B超,但她已經好幾年沒有做過婦檢了。“這就是原因。”柯佩琪表示,在早期發現宮頸癌上,婦檢比B超更有用。
醫生說:
婦檢更能幫助早期發現宮頸癌
柯佩琪介紹,宮頸癌雖然是惡性瘤,但是宮頸癌比較容易發現,早期如果發現性生活出血,或者婦檢的時候一碰就容易出血,往往預示著宮頸病變。
“但是很多宮頸病變的患者非常害怕做婦檢,寧愿選擇做B超,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有些人覺得B超比較高級,看得更清楚,能第一時間發現腫瘤;二是有些人心理上害怕婦檢。因為做婦檢時,常常要用到擴陰器,一些人一想到擴陰器就緊張,導致全身痙攣,越痙攣越痛,因此很抗拒婦檢。”柯佩琪介紹,實際上放松后做婦檢根本就不痛。
婦檢主要包括外陰、內陰和宮頸檢查,醫生用擴陰器撐開患者的陰道后,通過肉眼觀察以及觸摸就能發現一些早期病變,像卵巢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疾病通過婦檢均能查出來。具體到宮頸癌上,如果發現宮頸有病變,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進一步做宮頸細胞涂片檢查和HPV病毒檢查以確診。
“早期宮頸癌主要是靠婦檢發現的。”柯佩琪介紹,因為早期宮頸癌的腫瘤都非常小,因此B超根本就看不出來(B超只能看到1厘米以上的腫瘤),等到看到時,腫瘤已經是巨塊型,往往已經是中晚期了。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40多歲的患者,一直做B超檢查以為是黏膜下肌瘤,后來我幫她做婦檢,一下子就摸到一個六七厘米的大腫塊,最后確診為宮頸癌。”柯佩琪強調,宮頸的病變完全可以在癌前期的時候發現,只要堅持每年做婦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