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一般多發于中年婦女,但是據目前最新的資料顯示宮頸癌的發病人群有低齡化趨勢。甚至于有些少女都發現了宮頸癌。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癌瘤,發病者多以中年婦女為主,但是近年來有向低齡發展的趨勢,我國宮頸癌死亡率占總癌癥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
1、與性生活、婚姻的關系 性生活過早(指18歲前即有性生活)的婦女,其宮頸癌的發病率較18歲以后開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婦女性生活開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傳播性疾病,則宮頸癌發病就緒較正常婦女高6倍,現已證實若婦女與多個男子發生性關系,其發生宮頸癌的機會較多,處女則很少患宮頸癌。
未婚及未產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極少,多次結婚宮頸癌的發病率也較高。多次分娩 且圍產期保持及分娩過程不好,也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生率。但多次分娩不致于增加宮頸癌的發生。
2、與配偶的關系 有人認為丈夫包皮過長或包莖者其妻發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度較大。患有陰莖癌或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宮頸癌,以及男子有個性對象,其妻子患宮頸癌的機會增多。
3、病毒或真菌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人乳頭瘤病毒、人巨細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但究竟以哪一種病毒為主誘發或在哪幾種病毒協同下易發生宮頸癌等問題都尚未解決。
4、社會經濟地位及吸煙 宮頸癌多發生在社會經濟地位低下的婦女。吸煙的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比不吸煙者增加2倍。此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影響宮頸癌的發病率,婦女免疫功能低下,不良的精神因素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醫學統計顯示,15%左右的宮頸癌前病變患者會發展為宮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癌癥大約需要10年時間,子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完全有時間進行有效治療。
宮頸癌前病變四大癥狀:
一是性生活后出血。70%~80%的宮頸癌癥患者都有這一癥狀;
二是宮頸糜爛。年輕女性宮頸糜爛經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宮頸糜爛,應該引起重視;
三是接觸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婦科內診檢查后子宮出血,都是宮頸癌前病變的征兆;
四是白帶混血,除上環引起子宮出血外,女性長期白帶混血應及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