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是女性特有的器官,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從青春少女開始直至晚年,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子宮。這對婦女身心健康與延年益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子宮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肩負著孕育和分娩孩子的重要使命。正常的成年婦女子宮,在未受孕時,它的大小與形狀都像一個倒放置的“梨”,前扁平、后稍凸,夾在膀胱和直腸之間,長約7~8厘米,寬5厘米,厚3厘米。懷孕后子宮變得很大,能容得下三四公斤重的胎兒。子宮分為宮底、宮體和宮頸三個部分。有三個通道,兩個與輸卵管相通,一個通陰道。一旦男精女卵在輸卵管相遇受精后,經過約4~5天的跋涉才到子宮。
子宮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下,長得厚厚的,為受精卵準備了舒適的條件。受精卵在舒適的子宮中,才發育成五官俱全的小生命。所以說,人們給子宮冠以“生命搖籃”、“胎兒宮殿”的美稱,它的確受之無愧。
因而,從子宮發育成熟開始,履行自己的繁重使命——形成并排出月經,生兒育女,直至衰老退居二線,始終面臨著各種傷病的威脅,如果自己不注意防護,會嚴重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怎樣保護子宮呢?以下幾點,不可疏忽大意:
○堅持避孕 計劃生育
科學研究發現,女性以24~29歲生育為最佳年齡。計劃生育對保護母嬰健康及優生優育大有裨益。但是,有的育齡婦女,既不采取避孕措施,也不作絕育手術,認為懷了孕沒關系,反正有人工流產補救。也有的女青年在戀愛期間,草率行事,未婚先孕,只得做“人流”。如此反復多次人工流產,很容易造成宮腔感染、宮頸或宮腔粘連,導致繼發性不孕。人流術一般不能直視宮腔,往往有少數因術前未查清楚子宮位置、大小,手術時器械進入方向與子宮曲度不一致,或用力過猛等而造成子宮損傷,甚至穿孔。
因此,必須明確多次妊娠每增加1次,子宮就增加一分風險。據調查,懷孕3次以上,子宮患病及發生危險顯著增加。如果反復人工流產,特別是短期內重復進行,對子宮損害最大,千萬不要認為人工流產是一樁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