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常見病 ,約占門診總數的 40%~ 50%。宮頸炎的臨床表現與早期宮頸癌極其相似 ,不易鑒別 ,且因宮頸癌的發生與宮頸炎有一定關系 ,故廣大婦女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
宮頸易被分娩、宮腔操作損傷 ,當宮頸管黏膜柱狀上皮層變薄時 ,其抗感染能力減弱 ,故易受病原體感染。慢性宮頸炎的病原體主要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及厭氧菌。目前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宮頸炎亦日益增多。另外 ,單純皰疹病毒也可能與宮頸炎的發生有關。
慢性宮頸炎多由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病原體隱居于子宮黏膜內形成。也有不顯示急性癥狀 ,直接發生慢性宮頸炎者。個別病人也有先天性宮頸糜爛者。 慢性宮頸炎有宮頸肥大、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黏膜炎及宮頸腺囊腫 5種表現。其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如是宮頸癌患者 ,宮頸糜爛的同時有性交后出血的表現。由于病原體 ,炎癥的范圍及程度不同 ,宮頸炎患者白帶的性質、量、顏色及氣味也不同。如白帶呈乳白色黏液狀 ,或淡黃色膿性 ,并伴有息肉形成時 ,易有血性白帶或性交后出血。當炎癥波及盆腔時 ,有腰骶部、下腹部墜脹痛。粘稠膿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過宮頸 ,可造成不孕。一般來講 ,宮頸炎患者作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有不同程度的糜爛、肥大、息肉、裂傷、外翻及宮頸腺囊腫表現。
慢性宮頸炎的診斷并不困難 ,但須與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早期宮頸癌、宮頸結核等鑒別 ,同時 ,還需與淋病、梅毒以及濕疣等鑒別。常規檢查如宮頸刮片、宮頸管吸片 ,必要時作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 ,往往可以明確診斷。
因宮頸癌的發生與宮頸炎有一定的關系 ,所以宮頸炎患者應配合醫生 ,積極治療 ,尤其是中、重度宮頸糜爛者。對于重度宮頸糜爛的婦女 ,必要時還應行宮頸多點活檢 ,及時診斷和治療癌前病變 ,以阻斷宮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