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是婦科的常見病,據調查和臨床顯示,已婚婦女中半數以上均不同程度患有此病,且又是宮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急性宮頸炎是指從子宮頸外口直到子宮頸內口的子宮頸粘膜、粘膜下組織發生的急性感染,多為淋球菌或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及厭氧菌等病原菌感染。
白帶增多、膿性,有臭味;下腹墜脹不適,腰背痛,同時伴有尿頻、尿急、性交痛。若為淋球菌感染,癥狀更加明顯,往往白帶呈黃色膿性,同時伴發急性尿道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炎,有不同程度發熱及白細胞增多。
慢性宮頸炎:慢性刺激和分娩、流產和手術損傷等引起
慢性宮頸炎是一個多病因的慢性病理過程,長期慢性刺激和手術操作性損傷為慢性宮頸炎的主要誘因。分娩、流產和手術損傷及不潔性生活可引起宮頸微小的裂口。這些微小的損傷可以成為病原菌入侵的門戶。子宮頸長期浸泡于陰道炎的白帶中,致使鱗狀上皮脫落,為病原菌侵入創造了條件;另外,用高濃度的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陰道或放入腐蝕性較強的藥物栓劑,亦可引起宮頸炎癥。
治療宮頸炎的兩個生活誤區
誤區一:大量使用抗生素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婦科藥品仍含有甲硝唑、克霉唑類抗生素,過多使用這類藥品的直接后果就是使病菌產生耐藥性,破壞陰道菌群間的制約關系,導致真菌生長旺盛,治療周期不斷延長,不斷增加藥品劑量,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
誤區二:長期使用高錳酸鉀類溶液洗下身
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其殺菌消毒作用已為許多婦女所熟悉,但有些婦女為“講究衛生”,沒病也經常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往往適得其反。正常婦女的前庭大腺分泌的一種黃白色液體,可潤滑陰道口。經常用高錳酸鉀液體,不僅會刺激和腐蝕外陰皮膚和陰道黏膜,還會吸收該處水分,造成陰部皮膚干燥。另外,健康女性陰道內生存著大量有益的陰道桿菌。它們能將陰道表皮細胞里儲存的“糖元”分解成乳酸,殺死侵入陰道的病菌。如果長期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就會殺死大量陰道桿菌,使陰道失去酸性環境。
得了宮頸炎必知四大禁忌:
(1) 忌飲酒:酒屬溫熱刺激食物,飲酒后會加重濕熱,使病情加重。
(2)忌海腥河鮮發物:海魚、螃蟹、蝦、蛤蜊、毛蚶、牡蠣、鮑魚等水產品均為發物,不利于炎癥消退。
(3)忌甜膩厚味食物:過于甜膩的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八寶飯、糯米糕團、豬油及肥豬肉、羊脂、蛋黃,這些食物有助濕的作用,會降低療效果,使病情遷延難治。
(4) 忌食辛辣煎炸及溫熱性食物:辛辣、煎炸食物如辣椒、茴香、花椒、洋蔥、芥末、烤雞、炸豬排等;溫熱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等均可助熱上火,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