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但很多女性感覺到身體不適時去醫院就診,結果發現情況已經比較嚴重了,醫院婦科專家提醒:其實婦科疾病發現的越早越容易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細節就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身體的健康狀況是否良好。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對疾病的預防也很有好處,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是什么在幫助我們守衛“防線”吧!
安全衛士-宮頸粘液
宮頸粘液顧名思義,它是子宮體下部的子宮頸管內腺體分泌出來的透明并帶有粘液性的物質,和陰道粘膜的滲出物及子宮腔內膜分泌的少許粘液一起構成了白帶。
宮頸粘液的成分較復雜,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氨基酸、鉀、鈉、鈣、鎂等離子和多種微量元素,還有活性酶可給精子補充能量,賦予活力。同時,還有一定殺滅病菌的作用。更應注意的是月經期宮頸管如“城門”大開,有利于經血排出。所以,在這一時期絕對不能性交,以免帶進不潔物質,造成炎癥,重者可形成終身不孕。
但是任何健康的(除先天異常畸形者外)婦女都有宮頸粘液的分泌,只不過一個月當中,隨同性周期的變化而有時量多,有時量少而已。當然,如果發生了炎癥病變,白帶是會增多的,可呈現黃色膿性或呈帶血絲的“赤帶”了。一般來說,正常健康的婦女,在排卵期或其前幾天,每天可有600—700毫克的宮頸粘液分泌,而其他時期每天僅可分泌20-60毫克左右,可見差異之大。同時,又可因人而異,所以有人會覺得為什么 有時白帶特多,有時又少了呢,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炎癥病變是不用擔心的。
那么,為什么陰道與外界相通,任何微生物都可經過子宮頸管、子宮腔、輸卵管而進入盆腔,而健康婦女并不會引起炎癥病變呢?原來這是造物者的一大貢獻。其實在非排卵期,也就兩次月經中間的大約6天以外的時期,宮頸粘液變成粘稠的網狀物,開成一個“粘液塞子”,如同瓶塞似的堵住宮頸管,以防止通過陰道進來的污物微粒和精子,不準其再前進一步,而與子宮腔隔絕開來,起到防護作用。
宮頸粘液隨著婦性激素周期性的變化,也有周期性變化,每日的分泌量都是不一樣的,變換無窮,并有其各個時期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