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的健康對于女性來說意味著什么,相信小編不多說每位女性朋友們都是很清楚的,如果想保護自己的子宮健康,希望對于子宮的保健六原則有基本的了解,下面我們就看看是哪些養生原則對子宮健康有幫助吧。
子宮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位于盆腔的中部,三對韌帶將其穩穩的固住,形狀看上像個倒置的梨,上部較寬的是宮體,宮體上端突出處為宮底,宮底兩側叫宮角,分別與兩條輸卵管相通,下部較窄、呈橢圓形的是子宮頸。子宮帶給女性的恩惠是獨一無二的,它是女性從稚嫩邁向成熟的標志,是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是孕育生命的溫床和搖籃,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家園,也是女人美麗的源泉,而且在性愛時還會有復雜的反應,帶給女性奇妙的感受。女性的內分泌平衡以及生理功能,保持青春與魅力等等都離不開子宮,同時子宮也是一個特別嬌氣和脆弱的“是非之地”,易患子宮炎癥、宮頸糜爛、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疾病,所以子宮的養護勢在必行。
[子宮的艱辛歷程]
女性子宮在10歲左右開始較快發育,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變化,并脫落形成月經。18歲時子宮發育達成人水平,小鴨梨大小,長約7-8厘米,底部寬4-5厘米,厚2-3厘米,重約40-50克,宮腔容量為5毫升。孕娠期為適應胎兒的發育,子宮會隨著胎兒的增長不停的增大,到足月妊娠時,子宮長約35厘米,寬約25厘米,厚約22厘米,重約1000克,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左右的內容物。分娩7-10天后,宮頸內口會關閉,4周左右恢復到正常大小。絕經后子宮開始萎縮變小,恢復到青春期前的大小,同時也迎來了女性的多事之秋——更年期。
[子宮的養護秘訣]
(一)清潔、性生活、孕產。
(1)重視日常清潔,防止疾病感染。
日常生活重視對外陰的護理、保持外陰的清潔干燥,防止病原體進入子宮腔內,導致子宮內膜感染,從而引發子宮內膜炎及肌瘤的發生;盡量選用流動的清水洗滌,以保持陰部的自然環境;不使用不潔、不合格的衛生紙、衛生護墊和衛生巾,不要每天使用衛生護墊,頻繁使用潔陰濕巾,經期及時更換衛生巾。盡量避免使用陰道沖洗液或在陰道內置入腐蝕性藥品,以免破壞陰道內的菌群及組織,從而引起宮頸炎。特別是兒童期,要保證子宮的良好發育,警防兒童外陰炎、陰道炎的侵襲,一旦發現婦科疾患必須及時治療,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2)保持健康、規律、和諧的性生活。
性生活時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身體新陳代謝會加快,體內的廢物將大量排出體外;性生活還可以加速下腹部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環,從而保證子宮的衛生。而性生活不規律或很少有性生活會造成子宮內血液循環不暢從而產生淤血,有可能發展為子宮肌瘤和子宮囊腫等疾病。紊亂、不潔和放縱的性生活會給子宮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性生活不潔,會讓病原體經陰道進入子宮腔內,導致子宮內膜感染,從而引起宮頸炎、宮頸糜爛、子宮肌瘤等疾病。
(3)做好避孕措施,減少人工流產的機會。
進入青春期后子宮與外界的聯系擴大,此時更需做好防護措施,不宜過早的接觸性生活,過早婚育,這樣會使子宮不堪重負而患相關疾病。應做好懷孕計劃和避孕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產和傷害。女人一生流產不要超過3次,一年內流產不超過兩次,短時間內反復人工流產都會對子宮造成嚴重的摧殘,增加女性患子宮肌瘤的概率。而且通常醫生在做人流手術時不能看見宮腔,是屬于“盲操作”,而且手術時器械進入方向與子宮曲度不一致,或用力過猛等容易造成子宮損傷,甚至穿孔。
(4)用心呵護孕娠期,做好產后維護。
孕娠期應嚴格控制性生活,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末期應嚴禁性生活,以防宮內感染及流產、早產現象的發生。定期做產前檢查,一旦發現異常現象立即就醫。盡量選擇自然生產,剖腹產只能作為產婦和嬰兒的病理因素的補救,不要圖省事進行剖腹產。剖腹產容易導致子宮異常出血,而且手術中可能會對膀胱、輸卵管造成損傷,另外手術后易出現盆腔炎、月經不調、下腹隱痛等現象。生育后要科學坐月子,保證充分、合理的休息,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不要進行重體力勞動,以防止子宮脫垂現象的發生,因為經常下蹲或干重活,會增加腹壓,從而導致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