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帶下病是指白帶量過多,伴有色、質、氣味的異常,或出現全身、局部癥狀者,因而有“清帶不離乎濕”的說法,而帶下病就與濕邪有關。
根據中醫的觀點,宮頸白斑在與宮頸糜爛并見時,其臨床表現,除宮頸陰道部有白色不透明的斑片狀病變外,還可見有白帶增多,并且色黃,或赤白相間,質稠、氣臭等癥狀,中醫辨證即屬于濕熱下注。在治療方面,中醫強調疏肝健脾,除濕清熱,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方。在內服藥的同時還需配合外治藥,較常用的如:雄黃、兒茶、蛇床子、苦參、秦皮、白鮮皮、土槿皮、莪術等。把這些藥物經消毒滅菌處理后,涂在宮頸白斑處,不僅可以達到消炎、去腐生肌的目的,而且還具有阻止與破壞局部腫瘤細胞增生的作用,從而體現出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