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前的一個早上,王嫂一臉驚恐地來找我,說昨夜與王先生房事后發現陰道 出血,夫婦倆十分緊張,一夜都未睡好。
我問她:“緊張什么?”王嫂說:“許多報紙、雜志上不是常說,同房后陰道出血 是宮頸癌的癥狀,我怕是得了癌了。”
我安慰說:“同房后陰道出血是宮頸癌的表現,但并非所有的***后出血就一定是得了宮頸癌,引起***后出血的多數原因應是宮頸的良性病變。究竟是哪一種原因要通過婦科檢查才可得出結論。”
說畢,我帶王嫂到婦科檢查室做了婦科檢查,發現她宮頸輕度糜爛,宮頸口有一個花生米大小鮮紅色的新生物,接觸后容易出血。
原來王嫂患上了宮頸息肉,***后陰道出血是它作的祟。
宮頸息肉是生殖年齡婦女的常見病,它是宮頸管粘膜受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后增生形成的。
息肉開始常常很小,位于宮頸管內,所以婦科檢查難以發現。
以后逐漸增大,在宮頸管的排斥作用及息肉本身重力影響下,宮頸息肉就會慢慢地向陰道方向脫垂,最后使息肉呈水滴狀懸掛于宮頸口,以細蒂與宮頸管壁相連。
宮頸息肉常與宮頸糜爛 相伴,可單個,也可多個息肉一起生長。
宮頸息肉的體積通常都較小,約如綠豆、黃豆大小,少數可如花生米大小。
色澤鮮紅,組織較脆,遭遇***、婦檢等碰撞后容易出血。
雖說宮頸息肉是慢性炎癥刺激引起的良性病變,但在長期慢性炎癥的刺激下,偶爾息肉也可發生“突變”行為,出現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改變,甚至癌變。
因此,發現宮頸息肉后,應及時摘除。
摘除下來的息肉還應進行病理檢查,以排除可能發生的惡性改變。
有少數女士聽說要手術摘除宮頸息肉,常常面露緊張和不安的神情,擔心息肉摘除術會給她們帶來很大的痛苦。
其實,宮頸息肉摘除術十分簡單,也不會產生疼痛 及其他不適癥狀,根本毋須擔心。
宮頸息肉摘除術的步驟是:先用窺陰器擴張陰道,暴露宮頸后,息肉就清楚地暴露在眼前,醫生對宮頸及頸管進行消毒后,用長彎血管鉗鉗夾息肉蒂的根部,旋轉血管鉗,直至將蒂扭斷,蒂的斷端創面用止血劑止血,宮頸息肉摘除術就算完成了,王嫂的宮頸息肉就是這樣被摘除的。
宮頸息肉來自宮頸管,可以長有數個息肉,其中比較大的息肉懸掛在宮頸口外,易被發現和摘除,而其他小息肉尚在“生長發育”中,由于很小,又躲在宮頸管內,往往難以發現,所以,常常出現息肉摘除后,隨著小息肉的長大,又會形成新的息肉出現在宮頸口,摘之,又會有新息肉出現,如此反復。
另一種息肉復發可能是血管鉗鉗夾息肉蒂時,沒能夾到其根部,導致息肉雖摘除了,但留下了一小截蒂,殘留蒂在炎癥刺激下,可“再生出”新的息肉。
這種息肉反復發生。
斷不了根的現象,使不少女士倍感煩惱。
因此,遇到息肉復發時,可于息肉摘除后,再做宮頸管內冷凍治療,或宮頸管搔刮,將殘留的小息肉或殘留蒂清除,一般就可以杜絕息肉的復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