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衰老有關的常見病,其結果是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變形,嚴重者出現合并癥,甚至死亡等。
影響骨質疏松的因素
老年婦女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謝發生明顯變化,主要是骨吸收作用增強,雖然骨重建也增強,但骨吸收和骨破壞過程遠遠超過骨形成過程,進而造成不斷的骨量丟失,導致絕經后婦女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比例顯著高于男性。絕經后10年內骨丟失速度最快。
營養因素對骨質疏松癥也有一定影響,低鈣攝入會加速絕經后骨質的丟失,特別是骨峰值低的女性更易發生骨質疏松癥;維生素D攝入不足可影響腸道鈣的吸收和轉運,而且長期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軟化癥,增加骨折的風險;營養不足或蛋白質攝入過多、高磷及高鈉飲食、大量飲酒、過量咖啡等,均為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的防治:
飲食防治骨質疏松
一是高鈣飲食,對防治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中老年人每日鈣需要量為800毫克,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蝦皮、鮮魚、牡蠣、海藻、芝麻醬、豆腐及其他豆制品等食品。若飲食中含鈣不足,可適當補充鈣片,同時應注意曬太陽,可補充適量維生素D:,有利于鈣吸收。
二是為適量蛋白質。因蛋白質是骨基質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質,蛋白質中氨基酸可促進鈣的吸收。但近期國外報道,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促進鈣的排出,蛋白質攝入量增加4倍時,尿鈣的損失量增加50%。因此,每日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入量1克~1.2克為宜,最好選用優質蛋白質,如奶類、蛋類、瘦肉類、魚、蝦、雞、豆腐及其他豆制品等食品。
還應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基質形成有利。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茭白、冬筍等含草酸較多,能與鈣結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鈣,使鈣不易被身體吸收利用。因此,在食用這類蔬菜之前,最好先用水把菜煮一下,使草酸溶于水。菜肴烹調制作時,可放點醋以促進食物中的鈣溶解,有利于鈣的吸收。應采用少油飲食,因脂肪影響鈣的吸收。
中醫防治骨質疏松
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癥方法比較多,比如補充雌激素、鈣制劑、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等。但是,對于骨質疏松癥這樣的機體退化引起的退行性疾病,中醫的辨證施治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