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月經失調
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這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一。發病原因
⒈月經量過多者,可用長效避孕藥,因為避孕藥中含有一定的激素可以使月經量減少。
⒉月經過多的婦女,如果想要選擇節育器避孕的話,應在放置避孕環時,應選擇含孕酮等藥物的活性宮內節育器以減少出血。
⒊月經過少或經常閉經者不應選用避孕藥來閉經,否則會導致長期閉經,可放置宮內節育器。無論是哪一種月經異常,都可采用陰莖套或陰道隔膜。
⒋月經周期不規律,用短效口服避孕藥可使月經周期規律。
⒌月經稀發:隔40天以上來一次月經,而且經量過少。
⒍月經頻發:不到21天就來一次月經,且經量過多。
⒎月經不規則:指月經周期不規則、經量不多者。
⒏月經中期出血:指兩次正常規律月經之間少量子宮出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二。發病機理 疾病機理在于氣血失于調節而導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由于肝氣郁滯或者腎氣虛衰所致。而以肝郁為主,肝為腎之子,肝氣郁滯,疏泄失調,子病及母,使腎氣的閉藏失司,故常發展為肝腎同病。
⒈肝郁: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氣條達,疏泄正常,血海按時滿溢,則月經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或忿怒傷肝,以至疏泄失司,氣血失調,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過度,則月經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則月經后期而來。
⒉腎虛:素體腎氣不足,或年少腎氣未充,或久病失養,或多產房勞,損傷腎氣,或老年腎氣漸衰,使腎氣虧損,藏泄使司,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以至月經周期紊亂。
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幾乎所有女性都會或早或晚地遇到此類問題。月經不調有很多分型,從異常狀態來分,包括周期異常(即月經來潮比平時的周期提前或延后一周以上,及或前或后,沒有一定的周期規律,并連續兩次以上者)、經量異常(即周期性的排出量過多或持續時間超過七天以上;經血排出很少或不足兩日即干凈)、經色異常(經血或色淡或深紅或紫黑等)和經質異常(經來稠濃,如有血塊或清淡稀薄如水),還包括倒經或逆經(在經期或經前一兩天出現吐血或鼻血)等。中醫稱之為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等。
中醫診治講究辨證施治,同是月經不調,可能癥狀相近,但誘發的原因卻各不相同,治療方式也大相徑庭,不能等同而論。個人在自購藥物時尤其要注意。
中醫認為,月經不調與氣、血、淤、熱、虛相關。臨床上常見的月經不調類型有:氣滯血淤型、血熱型、血虛型、氣血兩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