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讓人事事不對勁的印象好象都是女人才會有的毛病,其實男人也有更年期,而且平均出現的年齡比女人還要提早10年左右,只是為了自尊而不肯面對它。中華男性學醫學會提醒男士認真面對更年期的種種問題,從而加以調適。
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天鈞發表論文指出,女性大約到了51.4歲,月經不再出現,伴隨著臉部潮熱、陰道萎縮,皮下脂肪減少,皮膚也很容易皺折,這時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速度也會加速。這些現象主要是和卵巢功能衰竭、下視丘功能減退有關。而男性到了更年期也會體力漸差,陰毛和腋毛可能減少,性欲和記憶力也可能減退,勃起的情形較差,腹部和胸部的脂肪增多,骨頭和肌肉的質量減少,這些老化的現象就是男性進入更年期的現象。
由于男性的變化不像女性那么戲劇化,因此有人認為低睪丸固酮癥和雄性中止關系較密切。張教授以美國圣路易大學為了解病人是否可能罹患低睪固酮癥,設計了一項問卷調查,包括以下10個題目:
1、你有性欲減退嗎?
2、你缺乏活力嗎?
3、你覺得力氣或持久力減少嗎?
4、你身高減少了嗎?
5、你發覺到“享受生活”減少了嗎?
6、你悲傷嗎?
7、你的勃起較弱了嗎?
8、你午餐后睡著了嗎?
9、你最近戶外運動的能力減退了嗎?
10、你最近工作能力減退了嗎?
如果上述10個題目答下來,答“是”的項目愈多,愈有可能有低睪固酮癥。這些讓男人感嘆“大不如前”的癥狀在40多歲漸漸出現,50歲時就很明顯,但就健康的男性而言,個別的差別實在太大,不像女性,每個人在老化的時候都會變成性腺功能低下。張教授指出,有人估計在55歲時,男性有20%發生性腺功能低下,但若換成以游離睪固酮去估計,則可達50%。至于性腺功能低下的原因與萊氏細胞減少有關,雄性激素的感受器敏感度也可能減少。
較令男性感到憂心的是性能力在進入更年期后會減退的問題,事實上只要補充睪固酮就可以改善性欲,不過對勃起的作用效果有限。對于改善骨質疏松,提高骨質密度的情況也有益處。
因此張教授認為,男性更年期和女性更年期不同的是它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性,大部分男性不會停止睪固酮制造,而且也不會像女性完全喪失生殖功能,此外也無明顯的分界,因此男性更年期這個名稱并不太好,低睪固酮癥也許是較恰當的名稱。若檢查結果顯示睪固酮不足,可考慮做代償性治療。
臺大醫學院內科蔡克嵩則指出,雌激素是治療婦女停經后骨質疏松癥之第一線藥物,但男性不能使用。睪丸酮長期使用會使患腺癌的機率增加,而且老年男性是否真正少了睪丸酮,尚有爭論。近年發展之雙磷酸類藥物可用于男性。它的作用機轉是經先附著于骨骼表面,待破骨細胞吞嚙之后,造成破骨細胞之機能喪失和死亡,雖是一種破骨抑制劑,但是因為不抑制造骨作用,在治療后,骨量會增加到一個程度,并減少骨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