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外孕“面孔”多仔細查問別出錯
楊女士,42歲,因飯后2小時突發下腹痛、頭暈、面色蒼白,于2月28日晚到北大醫院急診就診。查體時發現血壓下降,高壓僅為60毫米汞柱,脈搏摸不到,腹部膨隆,全腹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明顯。首診大夫立即開放靜脈通道給予搶救。經婦產科會診,疑為宮外孕急性失血性休克。急診行剖腹探查手術,確診為左輸卵管妊娠流產出血(出血量約3500毫升),因手術及時,楊女士轉危為安。
宋女士,29歲,因腹痛3小時,暈厥3次,于3月2日晚到北大醫院內科就診。查體:血壓80/40毫米汞柱,心率80~100次/分,下腹輕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經婦產科會診,診斷為宮外孕。急診開腹探查,見右側輸卵管破裂,腹腔積血達3600毫升。手術后宋女士恢復良好。
張女士,37歲,因腹痛、腹瀉,伴惡心,于3月4日晚到北大醫院急診就診。查體:神志清,血壓100/60毫米汞柱,心率88次/分,腹軟,臍周、右上腹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行B超檢查并請婦產科會診,診斷為宮外孕破裂。行急診手術,術中見左輸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出血共計2400毫升。現張女士也已痊愈出院。
在5天的時間里,3起宮外孕破裂的患者就診,而且就診時的體征都不同,這引起了北大醫院醫務處的注意。為了避免非專科醫生對宮外孕的誤診,他們請婦科的楊欣教授給門急診的醫生做了有關宮外孕的專題講座。
楊欣教授介紹:正常妊娠時,受精卵著床于子宮體腔內膜。當受精卵于子宮體腔以外著床時,稱異位妊娠,習稱宮外孕,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當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急性發作時,可引起腹腔內嚴重出血,若不及時診斷和積極搶救,可危及生命。
輸卵管妊娠發生的常見原因為輸卵管炎、輸卵管黏膜破壞、纖毛受損等,這些因素會阻礙輸卵管將孕卵運送至子宮。需要注意的是,放置宮內節育器后可能造成輸卵管炎,可導致輸卵管妊娠的發生。
輸卵管妊娠流產破裂前,除有短期停經和妊娠反應外,有時會出現一側下腹脹痛。檢查時輸卵管正常或稍腫大,有輕度壓痛。但這些癥狀和體征都不是很明顯,容易被忽視。
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根據病情緩急,分為急性期和陳舊性兩種類型,這里講一講危害大的急性期宮外孕。
急性期宮外孕起病急,短時間內癥狀持續加重。典型癥狀有:
(1)停經。大多患者停經6~8周,停經后發生腹痛、陰道出血,但無停經史也不排除本病。
(2)腹痛。為主要癥狀,是由于輸卵管膨大、破裂,血液刺激腹膜等多種因素引起。破裂時常一側下腹部撕裂樣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若血液積聚在子宮直腸陷凹,肛門有墜脹感。出血量過多,血流由盆腔流至全腹,血液刺激膈肌可引起肩胛放射性疼痛。
(3)陰道出血。常表現為陰道少量出血,淋漓不凈。
(4)體征。腹腔內出血時患者呈貧血貌,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或有體位性低血壓。腹部檢查有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可不明顯,移動性濁音陽性或可疑。盆腔檢查陰道后穹隆飽滿、觸痛,宮頸明顯舉痛。子宮稍大而軟,有漂浮感。宮外孕的輔助檢查有尿酶免和血HCG測定,陰性結果可排除妊娠的可能性。
超聲檢查如發現輸卵管部位有妊娠囊或胎心搏動可確診。陰道后穹隆穿刺或腹穿,可抽出不凝血。
楊教授還分析說:宮外孕之所以容易誤診,是因為它的癥狀不典型,年齡跨度大。從上述3個病例就不難看出,她們有的有停經史,有的則無;有的有腹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有的則無;有的血壓變化很快,有的變化則不大。所以,對于每一位前來就診的育齡婦女來說,醫生都要根據病情考慮到此病的發生。只要仔細詢問病史,做好體檢、尿檢和B超的檢查,并及時請婦產科醫生會診,就能解除宮外孕破裂所帶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