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外陰感染
外陰部在生理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前面是尿道,后面是肛門,中間是陰道,局部皮膚常被尿液、陰道分泌物浸潤,容易感染。
尤其是產后3周內,子宮要排除惡露,陰道、宮頸、外陰及子宮內創面未愈合,外陰及肛門周圍常有血跡穢濁,加上使用衛生巾常與皮膚摩擦,又不透氣,易使局部皮膚發紅、發熱、腫脹,而產后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外陰炎癥如果在急性期未及時治療,可轉為慢性生殖道炎癥。
月子期外陰護理方法
1.從產后7天開始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天2次,每次15-20分鐘,同時可用物理頻譜照射以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傷口疤痕。
2.保持外陰皮膚清潔,惡露未凈應勤換衛生巾,勤換內褲,盡量使用棉質的衛生巾和內褲,保持外陰部干燥透氣。
3.如果發現外陰部有浸漬或小紅點,可用2%碘酒沖洗涂抹。
4.一旦外陰發生紅、腫、痛、癢的癥狀,可選用中藥:苦參2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20克,洗凈煎水去渣,淋洗或坐浴。
5.如果局部皮膚炎癥明顯,傷口疼痛有逐漸加重的趨勢,觸之有硬結,或有膿性分泌物及發熱,那就是傷口有感染的跡象,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陰道分娩是保證胎兒和準媽媽身體健康的最可靠的分娩方式,絕大多數孕媽都能安全順利的通過陰道分娩。只有極少數人會涉及到會陰側切的情況,因此準媽媽們也不必太多焦慮擔心。會陰側切術后只要按照上面的護理技巧執行,不僅傷口恢復時間短,還不會影響以后的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