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泡膜黃素囊腫(theca luteinized cyst,TLC)簡稱卵巢黃素囊腫,常發生于滋養細胞疾病和雙胎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較高的妊娠。隨著輔助生育不斷增多,妊娠合并TLC的發現率亦在提高。臨床有時難以與卵巢贅生性腫瘤鑒別,引起過度手術。故有必要對TLC與常見妊娠合并卵巢腫瘤進行回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期間共有分娩19990例,其中發現TLC 35例(左側卵巢2例、右側卵巢3例、雙側卵巢30例),同期分娩合并卵巢贅生性腫瘤113例(以下簡稱卵巢腫瘤組),其中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7例(左側12例、右側11例、雙側4例),子宮內膜異位囊腫41例(左側17例、右側24例),良性漿液性卵巢囊腺瘤24例(左側13例、右側9例、雙側2例),良性黏液性卵巢囊腺瘤20例(左側11例、右側9例),交界性漿液性囊腺瘤1例(左側)。
1.2 統計學處理 兩組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分析。
2 結果
2.1 孕婦年齡、孕周、產次和胎次 TLC組孕婦年齡25~38歲,平均28.6±2.8歲,平均孕周38.5±2.5周。卵巢腫瘤組孕婦年齡20~38歲,平均26.55±3.38歲,平均孕周37.9±3.6周。兩組年齡、孕周經t檢驗無差異。TLC組有雙胎7例,單胎28例。卵巢腫瘤組有雙胎5例,單胎108例,經卡方檢驗無差異,TLC組2例經產婦,卵巢腫瘤組6例經產婦,其他為初產婦。
2.2 病史 TLC組9例孕中期B超發現,孕期無明顯增大,26例剖宮產術時發現,10例有促排卵史,3例有hCG安胎史,孕期無特別癥狀囊腫在小5cm×4cm×4cm~11cm×10cm×9cm。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有9例孕前發現,13例孕早期發現,均為B超明確診斷,5例術時發現,孕期無自覺癥狀,且腫瘤亦無明顯增大,大小3cm×2cm×2cm~9cm×8cm×8cm。子宮內膜異位囊腫3例,孕前有盆腔子宮內膜異位史,經口服藥物治療,手術時發現,無特別主訴,大小3cm×2cm×2cm~8cm×6cm×6cm。良性漿液性、黏液性卵巢囊腺瘤均術時發現,大小1cm×1cm×1cm~10cm×10cm×10cm,孕期無明顯癥狀。交界性漿液性囊腺瘤為孕中期發現,孕晚期出現腹脹、腹水,腫瘤無明顯增大,無明顯惡病質,大小21cm×20cm×16cm,孕38+周發生胎膜早破。
2.3 診斷方法 除10例TLC外其余均病理確診。這10例TLC均為雙側卵巢多囊性增大,大約6cm×5cm×5cm,囊壁薄,產后B超隨訪囊腫8~61天消失。其中25例TLC、18例成熟性畸胎瘤、16例良性漿液性囊腺瘤、11例良性黏液性腺瘤以及交界性瘤、無性細胞瘤均于術中行快速冰凍檢查。
2.4 處理方式 TLC組12例行囊液抽吸,10例未處理,余行卵巢楔形切除。卵巢腫瘤組中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卵巢子宮內膜囊腫、良性漿液、黏液性囊腺瘤均行腫瘤剝出術。
2.5 新生兒情況 1例漿液性囊腺瘤新生兒Apgar評為7~8分,其余新生兒Apgar評分≥8分。
3 討論
3.1 卵巢黃素囊腫的形成常與體內hCG水平高或卵巢對hCG敏感性升高有關,也可因丘腦下部-垂體-卵巢軸功能障礙引起性腺反饋作用受阻,垂體分泌促黃體激素增加,使卵巢卵泡膜細胞黃素化引起。正常足月妊娠合并TLC的發生率國內外未有明確報道,僅個例分析[1,2]。Schnorr等[1]認為60%TLC發生在正常單胎妊娠而與滋養葉細胞疾病無關。經本文分析TLC占妊娠合并卵巢腫瘤的30.97%。但其從年齡、孕產次、病史等分析與卵巢合并腫瘤無明顯差異。對新生兒無直接不良影響。
3.2 TLC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3.2.1 TLC多于以側卵巢同時發生,少數僅存一側,其為一種良性病變,多在剖宮產時發現。卵巢上有多個薄壁囊腫而使卵巢呈中到重度增大。受累卵巢表面分葉狀,各個薄壁囊腫大小不一,囊壁內為淡黃透明液體。在B超的表現為雙側或單側卵巢囊性增大、囊壁光滑、囊內反射呈均勻無回聲區,或有分隔或小網狀結構。孕早期發現可于孕中期消失,亦可發現后一直保持有大小,經B超監測后一般可明確良性診斷。臨床也有極少數孕期增大,出現腹水,囊內液為淡血性的嚴重TLC報道。
3.2.2 卵巢畸胎瘤多于孕前發生,因其不影響卵巢功能而影響受孕,孕期多見。B超診斷率較高,且視診較易與TLC鑒別。漿液性囊腺瘤多單側、單房的囊腫,明有乳頭結節。黏液性囊腺瘤多房,但囊內液為黏液,易鑒別。卵巢巧克力囊腫囊液為特有的咖啡色液體。妊娠卵巢惡性腫瘤發生率一般較低,且孕婦往往有自覺癥狀,B超有助診斷。
3.3 孕早期常規的盆腔檢查可早期了解卵巢腫瘤的大小、質地、活動度。孕期B超檢查也不能單純檢查產科情況而忽視對子宮附件的仔細檢查。提高B超檢查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可明確腫塊質地、大小、形態以及與子宮的關系,最重要可判別腫瘤內容物為囊性、實性或囊實相間的以及有無分隔,對于早期發現和恰當處理卵巢腫塊有較大的意義。有報道滋養細胞腫瘤黃素囊腫B超檢出率60.07%[3]。
3.4 TLC診斷率較低,且臨床重視不足,術時發現再送速冰凍切片檢查,延長了手術時間。或行囊腫剝離時,發生附件切除情況。如醫生有豐富的診治TLC經驗,囊腫未發生扭轉或破裂可不予處理,產后隨訪,一般妊娠結束后兩月可消失。對于直徑>6cm囊腫可穿刺抽去囊液,以防消失前發生扭轉或破裂。對于實難鑒別性質者可行卵巢楔形切除,應盡量保留卵巢組織,并注意楔形切除處離卵巢門不要太近,以免止血困難,擴大手術。產后應繼續隨訪卵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