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一個陳老師患卵巢癌,雖經積極治療,但半年后還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消息傳來,人們都為陳老師惋惜。在殯儀館的悼念儀式上,有的老師說,許多癌癥患者治療效果很好,病后幾年、幾十年活得好好的,沒想到她走得這么快!還有的老師說,陳老師一生未婚,生殖系統“冰清玉潔”,不應該生病啊。
原來,陳老師是老“知青”,“文革”早期高中畢業下鄉插隊。一年二載,很快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家在城里,人在鄉下,不知哪年哪月能回家,那時調動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婚事因此耽誤下來。好不容易等到浩劫結束,神州云開霧散,陳玉也于而立之年考上了大學。她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遇,如饑似渴地學習,出了校門又一心撲在工作上,加上年齡大了,難以找到各方面都相當的伴侶,因此一直未婚。
校醫趙大姐曾經在大醫院婦產科進修過,她向大家說起了陳老師得病前后的經過和病因。
卵巢癌可發生于女性任何年齡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并稱“婦科三癌”。卵巢癌發病率位居第三,卻被稱“婦科癌魔”,惡性程度居于首位,其病死率比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都高,對生命威脅最大。
其一,卵巢癌可發生于女性任何年齡,小至腹中女胎,大至白發老嫗。
其二,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小若橄欖,隱藏不露,早期無癥狀,不像宮頸癌檢查方便,更不像乳房癌那樣可以自查,不易開展普查,因此不易發現。一旦出現癥狀到醫院就診時多屬晚期。
其三,卵巢癌擴散快、轉移早,而且種類繁多,療效不一,愈晚愈差。這是陳老師病后不久就被奪去生命的主要原因。
趙大姐還說,陳老師的母親也死于卵巢癌。約20%的卵巢癌患者有家族史。假設一位沒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其一生患卵巢癌的危險為1.4%,那么有一個一級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