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青春期比作女性的“春天”,那么,圍絕經期(從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至月經停止后1年)就是女人的“多事之秋”了。隨著卵巢功能逐漸減退,雌孕激素的分泌減少,女性會出現潮熱、多汗、焦慮、失眠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變化。在中國,每年進入50歲的女性近1000萬,其中70%-80%深受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困擾。然而,積極治療的有多少呢?一項針對廣東近萬名圍絕經期女性的調查發現,接受激素補充療法的圍絕經期女性不到2%。
圍絕經期綜合征會帶來哪些影響?激素替代療法是否安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內分泌專科副主任謝梅青教授一一作答。
激素水平下降引出連串問題
謝梅青教授介紹,女性進入40歲以后,卵巢功能逐步衰退,首先是孕激素缺乏,隨后雌激素濃度下降。內分泌變化可導致以下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變化———
血管舒縮障礙:雌激素減少可使大腦對溫度變化感受的閾值變窄,周圍血管動力學緊張素與周圍血管控制皮膚變涼的機制處于不平衡的狀態,這種平衡失調可致血管突然擴張,使皮膚血流速度加速而發生潮紅、陣發性潮熱、出汗、血壓波動等。
心血管癥狀:由于失去雌激素保護,血液中對心血管有害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對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
精神與神經癥狀:出現情緒不穩定甚至喜怒無常、失眠、早醒、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
泌尿生殖系統癥狀: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減少,外陰脂肪減少、變薄,陰道黏膜萎縮、分泌物減少,可造成陰道干澀、性生活困難、泌尿道抵抗力降低,易發生尿路及陰道感染。絕經后,由于盆腔結締組織松弛,易發生尿失禁。即使無尿路感染,也常會出現尿頻、尿急、排尿不盡等尿路刺激癥狀。
骨和關節癥狀: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迅速丟失,易發生骨質疏松癥。同時,雌激素下降也會造成軟骨的退行性變,這也是為什么圍絕經期女性經常覺得周身骨痛的主要原因,絕經多年后還易發生骨折。
認識誤區令患者治療欠積極
謝梅青教授介紹,HRT(激素補充療法)是目前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在圍絕經期及絕經早期(絕經五年之內)及時進行合理的激素補充,不僅可緩解潮熱、情緒失控、失眠、陰道黏膜萎縮等癥狀,還能幫助女性有效預防骨質疏松及心血管疾病。但當醫生建議患者采用這一療法時,患者常常拒絕或猶豫不決。一項針對廣東近萬名圍絕經期女性的調查顯示,接受激素補充療法的不到2%。
激素補充療法使用得少,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患者不了解這種治療方法,很多女性不知道HRT的益處,也不知道在哪科醫生的指導下應用HRT。其二是誤解,擔心誘發癌癥。
謝教授指出,包括“女性健康倡議(WHI)”等在內的大量研究表明,應用HRT五年之內,乳腺癌風險沒有增加,而髖部骨折、直腸癌、結腸癌風險則減少了。在臨床治療中,醫生會遵循個體化的原則,來決定圍絕經期女性是否適合使用激素補充療法,只要患者遵循醫囑,是可以有效避免其副作用的。HRT療法有多種靈活途徑可供病人選擇,可以口服,或經皮膚或經陰道局部外用。
“患者應先找婦科內分泌專科醫生咨詢,針對自身具體情況癥狀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法。切勿誤信廣告,自行亂服激素類藥物。采用激素補充療法過程中,應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定期監測,這樣才能用最少的藥物達到最大的藥效,平安度過圍絕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