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補充營養可以釋放壓力,壓力可以通過營養調節。現在提及壓力已經是不新鮮的東西了,每個人身上都有,大家背負著同樣的壓力,也同樣找不到正確應對的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后,可能會出現另一個新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怎么辦呢?這個理論是獨創還是真正有益,我們一起來看過就知道。
在沉重的壓力負荷下,我們的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釋放壓力需要首先考慮調整飲食計劃。壓力的來源有多種,只要了解壓力所引起不適的原因,再按需要調整飲食,健康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什么是壓力呢?任何會傷害身體或造成細胞損壞的情況,我們都稱之為壓力。壓力所造成的傷害如果在營養充足時,會迅速地復原,否則,將逐漸摧毀我們的健康,因而生病。事實上,各種壓力如焦慮、工作過度、細菌和病毒的感染、飲食不當、睡眠不足和運動不夠,都會引發生理上的壓力與不適,如食欲不振、反胃、嘔吐、消化不良、發燒、疼痛、痢疾、脫水等。此外,濫用X光與亂服藥物,是引發壓力的來源。
我們曾舉過的一個例子,在桌子上加磚頭,一塊一塊的增加,當加到一百塊的時候,沒問題,桌子好好的,可是當我們加到第一百零一塊的時候,桌子轟然倒下了。很多人會想要是不放那塊磚頭就好了。有的人經常會說,“要是昨晚不去喝酒就好了,也就不會生病了。”還有些人會說,“早知道昨天不跟老公吵架了。要不他也不會住院了。” 難道是那第一百零一塊磚頭的問題嗎?其實,我們的身體是在從第一塊加到第一百塊磚頭那樣累積壓力。
面對各種壓力所引發的疾病,我們需要更多的營養,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無論受到何種壓力,我們的身體都會需要更多的營養來修補造成的傷害。如果營養不足,修補的工作便會受到影響。但是,要及時補充大量的營養極其困難。一餐豐富的飲食,對一個健康的人而言,已經是足夠了,卻不能滿足一個病人的需要,因此,需要大量增加營養補充劑。
身體對壓力產生反應。蒙特婁大學的醫學泰斗史萊博士指出,我們的身體對任何壓力的反應都是相同的。當我們遭遇到壓力時,下丘腦垂體——體內修補大隊的總指揮,便會開始反應,采取保護行動,迅速分泌化學物質(荷爾蒙),促腎上腺激素和生長激素隨著血液到達腎上腺,刺激其外圍或表層產生可體松和各種傳導素。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這些荷爾蒙立即應變,先把胸腺和淋巴腺中的蛋白質分解,將它轉化成糖類應對體力所需,然后血糖和肝臟中貯存的肝糖元也會立即轉化成所需的糖類,接著血壓升高,礦物質會從體內骨骼中分解出來,脂肪也會燃燒成能量,而額外的鹽分也會因而產生,以配合各種變化,共同在我們的體內并肩作戰。可是,這種維修工作也可能出現挖東墻補西墻的情況,它的“示警訊號”視壓力的大小有所不同。
壓力如果沒有消除,我們的身體便會進入“抵抗階段”,運用體內現有的物質來完成自我康復。機體如果營養充足,就能較長期承受重大壓力,否則他便被擊跨,開始生病。要是再不及時彌補,甚至會導致死亡。
在“示警”與“抵抗”階段時,我們的身體一直在做維修工作。當身體無力再進行修補時,便進入第三階段 ——“衰竭階段”。一旦進入第三階段,修補工作已經失敗,那就表示你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