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由沙眼衣原體引起。衣原體為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細胞內寄生微生物,直徑250~500nm,用顯微免疫熒光測定法已測知衣原體至少有15種血清型,其中8 型(D、E、F、G、H、1、J、K)已證實與尿道炎有關。衣原體不耐熱,在室溫中迅速喪失傳染性,50℃30分鐘即可將其殺死。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由尿素分解支原體所引起,尿素分解支原體呈極微小的球桿狀,直徑僅為200nm,常寄生于人的尿道上皮,具有將尿素分解為氨的性能。能在細胞外獨立生活,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弱。45℃15分鐘即可被殺死。10%~20%非淋菌性尿道炎可由其它病原體所引起。如滴蟲、白色念珠菌、皰疹病毒、大腸桿菌、鏈球菌、金葡菌、人乳頭瘤病毒、酵母菌、厭氧革蘭氏陰性桿菌等。
本病是發病率較高的性病之一,本病在80年代初,我國的發病率并不高,但是進入90年代后,發病率直線上升,目前,本病已經成為危害較廣的性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護理方法:
1、提倡潔身自愛,根除性混亂現象。
2、患者未治愈前不得與任何人發生性關系。
3、個人預防感染與淋病類似。
4、患者應專用浴盆、浴巾,連同內褲都要經常煮沸消毒。
5、治療性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