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陰道炎是常見的一種炎癥之一,它的臨床表現也不同于其他的炎癥,它是由一般病原菌,如變形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引起的陰道炎,而不是由特異性病原體,如滴蟲、霉菌、淋球菌等所導致,該病還與嗜血桿菌、支原體、各種厭氧菌的感染有關,本病又稱為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陰道棒狀桿菌性陰道炎、加德納桿菌性陰道炎,以及細菌性陰道炎。其之所以稱為細菌性,是因為該病可見大量細菌生長繁殖,其中以厭氧菌為主;而所謂陰道病,則是指該病陰道分泌物增多,但無臨床所見到的炎癥反應,其局部無白細胞增加,而且約50%的患者沒有癥狀。
臨床表現
1、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漿液性或血性,陰道有灼痛感。
2、急性期間可有體溫稍升高,白細胞增多,全身乏力,下腹部墜脹不適感。
3、慢性炎癥可以使皮膚增厚、粗糙、皸裂,甚至苔蘚樣變。
4、窺器可見陰道粘膜充血,有時有淺表小潰瘍,陰道內pH值偏鹼性。
非特異性外陰炎的臨床表現大體有以下幾方面:
1、慢性炎癥: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皮膚增厚、粗糙、皸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
2、急性炎癥:患者先感到外陰不適,繼而出現瘙癢及疼痛,或有灼熱感,同時可出現外陰部位(包括大、小陰唇,陰蒂)皮膚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充血,嚴重時還會形成糜爛、潰瘍,或出現大片濕疹等,并伴有排尿痛、性交痛。另外,外陰部位出現毛囊炎時,也可以因膿腫的發生而使外陰高度腫脹及疼痛,進而形成癤腫。
除上述臨床表現外,在婦科檢查方面還應著重檢查陰道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并注意有無尿瘺或糞瘺。此外,也需要進行諸如陰道分泌物、尿糖定性、大便蟲卵等實驗室檢查,以除外霉菌、滴蟲、淋菌感染,以及糖尿病、蟯蟲感染等。
非特異性外陰炎的診斷一般說來并不困難,但也要注意與外陰部的其他病變相區別,如白塞氏綜合征、外陰白色病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