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毛滴蟲首先發現于女性陰道分泌物和男性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中,但其主要寄生于女性陰道,偶可侵入尿道,是女性滴蟲性陰道炎和尿道炎的病原體,于男性一般多見于尿道和前列腺,女性感染陰道毛滴蟲可引起一系列的性傳播疾病。
1.毛滴蟲的致病機制
陰道毛滴蟲的致病機制與蟲體本身毒力和宿主陰道內的環境有關,妊娠及月經后,女性陰道的pH接近中性,有利于毛滴蟲的感染和繁殖。毛滴蟲還可破壞陰道的自凈作用,造成陰道粘膜發生感染性病變。
2.臨床癥狀
女性感染毛滴蟲后并無臨床變細或癥狀不明顯而呈帶蟲狀態。有臨床癥狀的表現為外陰瘙癢或灼燒感,白帶增多,分泌物呈灰黃色或乳白色泡沫狀,伴有特殊氣味。合并細菌感染時,白帶呈膿液狀或粉紅色黏液狀。泌尿道如有感染時,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上述癥狀在妊娠期,產后或月經期加重。在陰道式分娩過程中,嬰兒可收到感染,感染部位主要見于呼吸道和眼結膜。
3.流行
陰道毛滴蟲呈全球性分布。在美國,每年有200萬~300萬婦女感染本蟲。在我國,毛滴蟲的流行也非常廣泛,感染率一般為5%~20%。
防止感染陰道毛滴蟲要從自身做起,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月經期衛生),不穿公用游泳衣褲,杜絕娼妓等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夫妻或性伴侶如有一方感染,雙方都應同時接受治療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