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現代醫學認為:應針對引起發病的病因,對非特異性陰道炎進行“對癥下藥”的治療。
①盡量避免陰道內使用腐蝕性藥物并停止使用陰道避孕用具及油膏。
②注意講究個人衛生,經常清洗外陰,消除患病的誘因,改善全身情況。
③陰道有損傷,應盡早進行陰道修補,消除陰道內異物。
④治療盆腔炎、附件炎及子宮內膜炎等易引起陰道感染發炎的疾病。
⑤每日可用1%的乳酸或醋酸溶液供低壓陰道沖洗,以改變陰道的酸堿環境,抑制細菌生長。
⑥局部上藥,如滅滴靈0.2克,每日1次,7天1 療程;或陰道壁內還可以涂撒抗生素粉,如氯霉素、金霉素等,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
⑦由于陰道有炎癥,為防止感染,在病患未治愈前禁止性生活。
(2)中醫根據經脈學理論,主張辯證施治;
①雙苓澤茵清熱散加減。
薏苡仁20克,茯苓20克,澤瀉15充,枳殼10克,茵陳15克,赤芍15克,郁金1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黃柏15克,梔子10克,牛膝15克,烏梅10克,車前子20克。
本方具有去濕清熱之功效。
對于癥如帶下色黃,異臭難聞,帶下量多,帶質粘稠,大便秘結,小便黃少,外陰瘙癢,陰部疼痛灼熱,心煩緒躁,口苦而膩,舌質發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的濕熱下注型非特異性陰道炎有治療效果。
加減:帶下量多者加白芷10克,大腹皮10克。
②三花天葵清利湯加減。
蒲公英20克,土茯苓15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20克,敗醬草10克,蒼術15克,天葵子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
可對癥治療帶下赤白相兼,帶質稠如膿樣,量多淋漓,并有臭味,陰部瘙癢腫痛,渾身供熱,口干舌燥,大便干結,便下臭穢,小便短少,尿色赤黃,舌質紅紫,舌苔黃干,脈弦數的濕熱毒癥型的非特異性陰道炎。
加減:赤白帶下者加蠡根皮15克;體弱氣短者加當歸10克,黃芪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