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婦科門診中,經常有病人會問:“除了吃藥,還需要用陰道清洗液嗎?”而有的病人在被查出患有陰道炎之后,更是不解地問醫生:“我很注意衛生的,除了洗澡,還天天用陰道沖洗液,怎么還會得這種病?”
對于陰道沖洗液的盲目迷信和誤用,恰恰是現在很多女性感染陰道炎的原因。據介紹,女性陰道內是一個弱酸性的環境,其本身對很多細菌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醫學上稱之為“自凈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很多陰道沖洗液都是堿性的,有的女性天天使用,不僅起不到殺菌的作用,反而會中和了陰道內的酸性,使得陰道抵抗細菌的能力大大下降,反而更容易感染。像滴蟲感染引起的陰道炎,需要使用酸性的沖洗液,而因為念珠菌而感染的陰道炎,則需要使用堿性的沖洗液。
陽光是最好“消毒劑”
很多人都喜歡把毛巾晾在衛生間,殊不知這樣陰冷潮濕的環境其實是最適宜念珠菌生長的,而這也是很多女性“無緣無故”患上陰道炎的原因。專家建議,毛巾、內褲等個人物品最好能晾在曬到太陽的地方,感染了陰道炎的女性最好定期把內衣褲放到煮沸的開水里燙10分鐘,這樣做能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至于護理,李主任認為最好的陰道護理方法就是“不護理”,順其自然,只要每天洗澡,注意經期衛生,根本沒有必要使用任何的陰道沖洗液,因為陰道本身的弱酸性環境就是細菌最好的屏障。
“小秘密”洗不好藏大禍
沖洗陰道有時事與愿違很多女性按習慣或受誤導在不潔性交以后,大都選用商品沖洗陰道,一是防止受孕,二是怕傳染上性病。可醫學調查結果恰恰相反,印尼的醫生曾對599例產前門診婦女進行分析,發現經常使用商品沖洗液進行陰道沖洗的婦女比從不使用沖洗液沖洗的婦女,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危險率反而增刀口。這項調查說明,使用沖洗液后破壞了陰道的酸堿度(PH),一般正常女性陰道酸堿度為4.0--4.6,只有在這種酸堿度中才有利于乳酸桿菌生長,如果改變其酸堿度,乳酸桿菌則不生長,其它致病菌必然會急劇生長,所以性傳播性疾病的感染率增加。而清水不會改變陰道的酸堿度,也不破壞陰道正常菌群,所以,不會引起盆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