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衡量月經是否正常的4個指標
1、周期:
每個女人的周期都不盡相同,從21天到35天不等都算正常,關鍵是是否準時。定期的性生活(如:每周一次)可以幫助你梳理荷爾蒙,對月經的規律有很大的幫助。
2、血量:
女性在月經期間失去的血量應該在85克之內,持續3-7天。出血量最多的時候集中在前3天內(占總失血量的90%)。
3、血塊:
月經期排出的血塊是什么?醫生的解釋是:如果經血被阻塞在同一個區域而沒有及時排出,囤積5-10分鐘就會形成血塊。血塊通常在早晨剛起床或者久坐之后。
4、月經不再來:
不來月經首先要排除懷孕的可能。如果不是懷孕,就要檢討你的生活方式:旅行、壓力、劇烈運動、減肥過度以及氣候變化等都會影響月經周期。荷爾蒙和甲狀腺的失衡也會導致月經周期的延長。另外,患有多囊性卵巢囊腫或者長期服用黃體酮類口服避孕藥也會使月經周期變長。
針灸治療:
1.、刺灸法
(1)、月經先期
治則:清熱調經。
處方:關元、血海
操作:毫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氣虛者針后加灸或用溫針灸,每日1次,
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1療程。
(2)、月經后期
治則:溫經散寒,和血調經。
處方:氣海、三陰交
操作:毫針刺,寒證、虛證用針加灸,氣滯者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1療程。
(3)、月經先后無定期
治則:調補肝腎。
處方:關元、三陰交、肝俞
操作:毫針刺,虛證用補法,氣郁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為1療程。
2、耳針法
選穴:內生殖器、內分泌、腎肝脾
方法:毫針刺,每次取2-4穴,捻轉法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針15-20min。也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3、皮膚針法
選穴:取脊柱兩側下腹部帶脈區小腿內側關元及陽性物反應處。
方法: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1次,7日為1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5日,經期暫停。
4、穴位注射法
選穴:脾俞、腎俞、三陰交、血海、肝俞、足三里、關元
方法:用5%當歸液或10%丹參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注意事項:
①、針灸對月經不調有一定效果,一般多在經前5-7日開始針治,連續5-7次,至下次月經來潮前再針。
②注意經期衛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中醫辨證治療:
①、陽盛血熱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先期,月經量多,色鮮紅或紫紅,伴有面赤,煩躁易怒,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涼血,方用清經散、丹梔逍遙散等。
②、陰虛血熱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先期,月經量不多,甚至減少,色鮮紅質稠,伴有面潮紅,手足心熱,盜汗,心煩失眠,口干,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熱涼血,方用兩地湯、清化飲等。
③、氣虛不攝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先期,月經量多色淡,質清稀,伴有心悸氣短,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細弱無力。治宜補氣攝血,方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
④、腎虛不固型月經不調。
證見月經先期,月經量或多或少,色暗淡,質稀薄,伴有腰脊酸痛,腿腳無力,舌淡,脈細弱。治宜補腎固沖,方用龜鹿補沖湯等。
推拿治療:
部位及取穴:腹部、脅肋部;關元、氣海、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八髎、足三里、
三陰交、中脘、天樞、血海、膈俞、內關、太沖、豐隆、陰陵泉。
手法:摩法、揉法、一指禪推法、按揉法、振法、擦法、搓法、分推法。
操作:
(1)、基本操作: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腹約3分鐘;用掌揉法順時針揉腹約3分鐘;一指禪推關元、氣海,各約2分鐘;用拇指按揉足三里、三陰交,各約2分鐘;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八髎,各約2分鐘。
(2)、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