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被稱為“大姨媽”,可見月經與女性是非常的親密的,每個月大姨媽都要拜訪一次。大姨媽也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給女性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月經不調就是常見的一種情況,那么我們該如何改善月經不調的情況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辯證調理月經不調的方法。
中醫認為,正常的月經應符合期、量、色、質各方面要求,任何一項不符,均為異常。根據月經反應的不同,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
血瘀型——以痛為主。經前小腹不舒服,經期小腹劇烈疼痛。經血顏色黯紅,質地粘稠,常有血塊。如果經常如此,有患子宮腺肌癥或子宮肌瘤的可能。這種人平時應加強運動,可用玫瑰花、山楂等泡水喝。經期還要避寒保暖,可以喝點生姜紅糖飲。
怕冷型——以寒為主。經期腹部或腰骶部有冰冰涼的感覺,受涼時癥狀更重。經期大多推遲,經血偏淡或黯,時而有血塊。這種人平時也應注意下腹部(包括臍部)和下肢的保暖,可用暖水袋敷肚臍下方。平時多吃溫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還可用干姜、肉桂泡茶喝,常用熱水泡腳。
氣郁型——以躁為主。氣郁型的人平時脾氣就不太好,一到經期更是焦躁不安。臉上亂冒痘痘,乳房、兩側肋部憋脹,有時便秘,有時又拉肚子,經期常提前或推后。這種人平常就要有意識地調節情緒,經期可多吃金橘、橙子,還可用薄荷等泡茶喝。
虛弱型——以虛為主。常感頭暈,一站起來就眼冒金星,時有健忘,還會有腰背酸困等不適。經血顏色淡紅,質地偏稀。月經快結束及干凈后會有疲勞無力感。這種人主要是氣血不足,平常不要過度勞累。可以泡服紅棗枸杞茶,煲湯時放些黃芪、蓮子和桂圓。
內熱型——以熱為主。月經常常提前,行經時間延長,月經量偏多,經血顏色鮮紅或深紅,質地粘稠。這樣的人常常怕熱,口干,心煩,大便干,小便黃。這種人平時應少吃性質辛溫助陽或甜粘油膩的東西,多吃藕片、芹菜、梨、荸薺等清涼滋潤的食物,少飲酒,不熬夜,避免空氣濕度過大。
月經不調大致可分為以上的五種情況,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那么也預示著女性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希望女性朋友要及時的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