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性子宮出血多發生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也有時出現在更年期,常有不孕或早期流產病史,婦科及B超檢查子宮及雙側卵巢正常。基礎體溫呈雙相型,高溫相波動呈現上升緩慢、幅度低、持續時間短或延長、下降慢等改變。子宮內膜病理檢查顯示月經中期出血內膜部分呈早分泌期和部分呈晚增生期改變,孕激素偏低或正常。。可分為黃體功能不全和黃體萎縮不全兩種。
1.黃體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黃體發育不良而過早萎縮。黃體發育不全時,則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臨床表現有規律的月經周期,但周期縮短,或經前數日即有少量出血,經血量可無變化。經前期子宮內膜活檢可見腺體分泌不良或不均。間質水腫不明顯。基礎體溫雙相型,但上升緩慢,黃體期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產。
2.黃體萎縮不全
黃體發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黃體未能及時全面萎縮而持續過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時間延長,此時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出血時間延長,經血量增加,但月經間隔時間仍多正常,在經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凈可長達十余日。如在月經第5、6天取內膜,仍見有分泌反應,可為診斷依據之一。基礎體溫雙相型,常在排卵后緩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維持時間不長,以后緩慢下降。
排卵性子宮出血的月經周期有一定規律性,因黃體功能不足或黃體萎縮不全而有以下6種表現:1、月經中期出血:排卵前雌激素短暫下降引發突破性出血;2、月經稀發伴月經量過多:卵泡期正常,黃體壽命短,周期少于21天;3、經前點滴出血:黃體缺陷,孕酮分泌不足但黃體壽命尚正常;4、月經延遲伴月經過多:黃體延遲退化,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5、正常周期伴經量過多:黃體功能好,經量頭3天占總量之90%,總量超過8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