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女性在行經期間,除感到情續低落外,亦普遍受到經痛的困擾。經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輕微者會感到下腹沉重,嚴重者會感到下腹劇痛,甚至有暈眩或嘔吐的狀。若遇上此類情況,必須及早求診,切莫延誤。
經痛困擾我們身邊的無數女性朋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的女性朋友正受著這種由子宮劇烈收縮所形成的毛病所煎熬。在各樣經痛的原因中,“原發性經痛”和“病理性經痛”是最普遍的2種分類,前者可用自然療法進行自我治療。
婦女在行經前后,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常可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等證,并隨著月經周期發作,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為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病變的月經疼痛,又稱為功能性痛經,常發生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據統計,初潮后第一年內發生原發性痛經的占75%,第二年內發生率占13%,第三年內發生率為5%。多見于未婚及未育婦女,往往經生育后痛經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和子宮粘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經疼痛。常發生在30~40歲左右的婦女,多見于已婚或已育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