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人每月必光顧的好朋友,甚至是陪伴女性生活幾十余載,月經代表證女性功能正常且健康,從月經的量、質、色上面均能表現出來。也有一部分女性在月經來潮之時容易腹痛,這種痛苦讓女人對月經望而生畏。那么女人為什么會痛經?又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女人一生平均會有400次月經,如果以每次經期持續五天來估算,則將有67個月(也就是五年半以上的時間)是在生理期間了。然而伴隨生理期而來的 痛經 ,卻也是困擾女性最多的“副”作用。女人一生中大約有2000個日子有月經伴隨,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過經期,對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來例假,為什么會肚子痛
女性在行經前后,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并隨著月經周期發作,稱為痛經。痛經是女性常見病,常見于少女及青年女性。痛經雖不能致命,可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許多女性都深有體會。很多調查顯示,30%-60%的行經婦女有疼痛,7%-15%的婦女疼痛劇烈。在少女中,痛經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并且與排卵期的關系很密切。17-24歲的女性常發生痛經。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引起痛經的原因主要是經血外流受阻,造成潴留,刺激子宮痙孿收縮。大家都知道經期不能吃生冷的東西,不能洗冷水澡,或長期居住在陰濕寒冷的地方。因為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都可導致經血運行不暢,造成子宮收縮增強或痙攣性收縮,引起痛經。另外,心情不好,也會導致氣血不能通暢,經血排出困難,也可以導致痛經;氣血虛弱,肝腎虧損,子宮失于滋養,也可引起痛經。
如果稍有留意,大多數痛經的女性都知道痛經一般都在月經來潮前1-2天,或月經來潮后1-2天,出現痙攣性小腹疼痛。當經血外流通暢后,這種疼痛就很快消失了。但是還有一種叫膜樣痛經的,疼痛時間卻是在月經來潮后第3-4天排出內膜時腹痛劇烈,等到一塊完整的內膜排出后疼痛才逐漸消失。而且這種疼痛嚴重時可放射到腰骶、外陰與肛門,有時腹痛可引向大腿內側,出現陣發性絞痛。并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發涼,惡心嘔吐,甚全暈厥。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痛經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逐漸加重的趨勢,腹痛可涉及直腸、腰骶部,一般從月經開始即出現疼痛,一直持續到月經期結束。而且經量越多,腹痛就越厲害。
對于原發性痛經,西藥主要采取對癥止痛治療。中醫則通過辨癥求因的辦法進行調理。中醫將原發性痛經分為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肝腎虧虛型等不同癥型進行整體調理,往往有獨特的療效。對于一部分原發性痛經患者,如果腹痛癥狀不是很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自我調攝來達到止痛的目的。
繼發性痛經是生殖系統病變以后而發生的痛經,其表現隨不同病因而異,一般疼痛位置較深,且隱隱作痛。引起繼發性痛經的常見病因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子宮頸或宮腔粘連、生殖道畸形,以及盆腔炎癥等。對于繼發性痛經,必須到婦科進一步檢查確診,采取更有效的治療。
很大一部分痛經還主要是和心理因素有關系。“我們建議患者不要喝涼水,精神不要緊張,要好好的休息,其目的就是讓患者精神放松。”痛經就是一個生理現象,并不是得了什么病,影響不是太大。一些有痛經苦惱的女性患者,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太緊張了,有時候會覺得一來例假就會痛經,就是心理的作用,這對緩解痛經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