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對待痛經不能逆來順受,女性朋友每月都要經歷一次“痛苦”,有時甚至因此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部分人總覺得,痛經是正常現象,以后總會好的。
經常痛經分清原發繼發
不少女性都把這種不適和疼痛當作“家常便飯”,以為忍過去就沒事了,殊不知痛經其實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在一般情況下,月經期由于盆腔充血而導致小腹部輕度的墜脹感,是正常現象,并非病理性的。經過詳細婦科檢查沒有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的,一般都屬于原發性痛經。
引起原發性痛經的原因有很多,精神緊張、過敏、體質較弱都會產生痛經,改善體質、提高抵抗力有助于緩解癥狀。子宮位置不良、宮頸口狹小造成經血潴留也是痛經的常見原因,這種情況引起的痛經,一般在生育后就能好轉。遺傳也是引發痛經的一大原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此外,月經期腹痛與體內黃體期孕酮升高也有一定的關系。
子宮內膜異位要早發現早治療
專家提醒,如果痛經長期無法緩解,或疼痛程度嚴重影響生活,就應該引起警惕,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因為這種常常被忽視的疼痛可能正是疾病的信號,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盆腔炎、腫瘤等都會導致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發育齡期女性重度痛經的主要病因之一,在導致不孕癥的病因中居第二位,且往往難以根治。作為生育年齡婦女的常見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約15%。患病后,多數病人的卵巢內會產生黑色糊狀觸痛性的“巧克力囊腫”,隨著病情發展,部分人的囊腫會發生破裂,導致子宮周圍粘連,影響生育。
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常開始于經前一至兩天,到經期第一天最為劇烈,之后幾天會逐漸消退,所以經期較長的人往往疼痛持續的時間也會較長。有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不僅會腹痛,月經還有可能提前或者錯后,經期也可能延長或縮短。也有一些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月經期會出現急性劇烈腹痛、惡心嘔吐、肛門墜脹等癥狀,這是由于內膜異位的卵巢囊腫破裂所致,常常被誤診為闌尾炎。
目前,醫學界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原因尚無定論,但普遍認為它與經血反流有密切關系。因此,月經期間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經血沿輸卵管倒流回盆腔。只要及早進行正規治療,就不會影響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