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能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使子宮肌張力和收縮性下降,達到治療痛經的效果。不良反應都很輕,一般能耐受,對于消化性潰瘍、支氣管痙攣者應禁用。可于經前3~5天口服消炎痛25mg,或乙酰水揚酸0.3g,或甲氯滅酸250mg,均每日2~4次,可能有顯效。布洛芬200mg,每日3次。
3.針灸治療:痛經發作時,針(或灸)主穴:氣海、合谷、三陰交;配穴:關元、子宮、足三里。先針主穴,強刺激,留針10~15分鐘。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氣海、關元。
4.性激素治療
a.抑制排卵:由于痛經主要發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試服避孕藥Ⅰ或Ⅱ號,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減輕癥狀。也可口服安宮黃體酮5~10mg/日、炔諾酮2.5~5mg或甲地孕酮4~8mg,每日一次,月經第5日開始服用,連服20~22天,共3個周期。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年較長者均可使用。
b.雌激素:常用于子宮發育欠佳者。每晚服用已烯雌酚1mg,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用,連服20天,重復三個周期。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使子宮發育,但應隨訪。
c.孕激素:治療膜性痛經。通過補充孕激素,使與雌激素重新恢復平衡,月經期子宮內膜得以按正常情況以碎片狀剝脫,可減輕子宮因痙攣性收縮所造成的疼痛,自月經第二十一天起,肌注黃體酮20mg/日,共5次。
5.止痛解痙:下腹置熱水袋,酌服索米痛、可待因或顛茄合劑,必要時注射阿托品0.5mg。最好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嗎啡等,以防成癮。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硝苯啶可以明顯抑制子宮收縮,經前預服10mg,每天3次,連服3~7天或痛經時舌下含服10~20mg,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6.對癥治療:宮頸口小或頸管狹窄病人,試月經前用宮頸擴張器,緩慢地按順序擴至6~7號,使經血暢流,并能減低宮頸口周圍交感神經纖維的感受能力而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必要時可連續進行2~3周期;子宮后傾后屈者,可試胸膝臥位,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
7.保持飲食均衡:少吃過甜或咸的食物,因為它們會使你脹氣并且行動遲緩,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并盡量多餐,有條件的可吃些蜂蜜和香蕉。少食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茶、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會使你神經緊張,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刺激小腸。經前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因為生冷、刺激性食物可刺激子宮和輸卵管收縮,從而使病情加重,如生蔥、生蒜、辣椒、白酒、冰棍、冰鎮汽水、冰淇淋等,均應在經前忌食。可食些酸性食物,如酸菜、糖醋白菜等,在經前食用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小貼士:分娩會緩解痛經嗎?
蔡某,女,28歲,以往有痛經史,自覺產后痛經癥狀有所緩解。在婦產科門診也會經常碰到一些年輕患者,在妊娠分娩前痛經癥狀很明顯,經過生產后,原有的痛經得到減輕或消失,為什么分娩后的女性會出現痛經好轉的現象呢?分析起來原因有兩個:
1.有部分患者因子宮頸口過緊使經血排出不暢而導致痛經,而分娩后宮頸口松弛,經血排出通暢,則痛經癥狀減輕。
2.子宮肌肉中具有腎上腺素能和膽堿能神經。研究發現,去甲腎上腺素與痛經有關,去甲腎上腺素可造成子宮肌肉及子宮血管收縮,引起痛經。妊娠后子宮上的腎上腺素能神經退化,導致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低下。分娩后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未恢復到妊娠前水平,這就解釋了患有原發痛經的婦女在分娩后痛經消失的原因。但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現象只是對經陰道分娩者而言,而對于行剖宮產者,手術后痛經改善的程度不如陰道分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