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癥與女性內分泌激素特別是雌激素有關,婦女育齡期是子宮腺肌癥的高發期,但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難以預防,一般表現為痛經和月經失調,多數會引起不孕不育。疼痛的特點和性質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似,但更加嚴重。B超或盆腔CT檢查,發現子宮是否 增大、肌層增厚、回聲不均勻。婦科檢查可以發現子宮是否均勻增大、質地較硬、表面可有結節感。抽血檢測CA-125水平,絕大多數患者血中CA-125水 平會有明顯升高;則基本可診斷為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的治療方法有三種:一是輕度患者,可以服用避孕藥物和孕激素類藥物治療。二是中、重度患者可以打針,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類 藥物進行治療,可以增加懷孕的機會。子宮腺肌癥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一樣,懷孕可減少復發的概率。三是在前兩種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如果患者已生育,則可考慮進 行子宮切除手術。
慢性盆腔炎癥
慢性盆腔炎癥是婦科常見的疾病,其引起的疼痛約占病理性痛經的30%。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通常是由于急性盆腔炎癥 治療不徹底所致。導致盆腔炎癥的常見因素有產后或人工流產后、宮腔放環或取環手術、輸卵管通液術、輸卵管造影術、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等。如果消毒不嚴格或 原有生殖系統慢性炎癥,即有可能引起術后感染。也有的患者手術后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術后不遵守醫囑,有性生活,同樣可以使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女性月經期不注意衛生,如使用衛生標準不合格的衛生巾或衛生紙,或有性生活也可能誘發盆腔炎癥。
患有慢性盆腔炎癥的女性在非月經期也會有小腹隱痛感,但在月經期這種痛感會加重,往往還伴有發燒。盆腔炎癥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常規B超或血液檢查即可診斷。
盆腔淤血綜合癥
在病理性痛經中有10%是由盆腔淤血綜合征引起。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靜脈血液流通不暢,盆腔靜脈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種獨特疾病。其 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即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臨床發現,本癥嚴重程度與疼痛性質呈正相關。臨床做分辨率較高的B超及血管造影來診斷,也可抽血檢查CA125(卵巢上皮抗原)來進行鑒別診斷。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重癥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醫學名解
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疼痛,月經過后自然消失的現象,叫做痛經。有時候這種毛病在生過孩子之后會消失,但很多時候它會一直持續下去。18歲前出現的痛經多為生理性痛經,可以不理會,若痛得難以忍受以致影響生活與工作則需對癥治療。
有此一說
痛經的發作培養了女人的承受能力
有研究說,痛經并非百無一用。痛經時強時弱的發作,使女性比男性具備更強的抵御痛苦的能力,經過痛經的鍛煉,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狀況更佳,情感體驗也更為細膩豐富。從這個意義上講,痛經的發作培養了女性對生命的承受能力和包容特質。它就像是陰霾的日子,從陰霾中走出來的人,眼里的陽光自然與別人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