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學認為,痛經的發病機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子宮的過度收縮。
(2)子宮不正常收縮,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3)與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關。痛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以及經血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均明顯高于正常婦女。
癥狀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復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 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后,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蔓延至 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癥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 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癥狀。其發病之高、范圍之廣、周期之近、痛苦之大,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生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