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經必吃的四大秘方
痛經,痛經是很多女性都會的,那么痛經怎么辦呢?痛經吃什么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痛經的食療秘方。
一、氣血虛弱痛經可試試黑豆大棗湯
配料:黑豆100g,大棗50g,紅糖20克
做法:將黑豆、大棗加水適量,煮成粥狀,加紅糖調服,為1劑。每次月經來潮前3天開始服用,每日1劑,連服10劑為一療程。
氣血虛弱痛經癥狀: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華,或納少便溏,舌淡,脈細弱。
功效:益氣養(yǎng)血,調經止痛,治療氣血虛弱痛經。
二、寒凝血瘀型痛經可試試當歸羊肉煲
配料:當歸6克、肉桂1.5克、陳皮3克、羊肉250克。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塊,與陳皮、當歸同放入煲內燜煮至爛,放入肉桂10分鐘,調味食用。
寒凝血瘀型痛經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則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養(yǎng)血、調經止痛,可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因此當歸羊肉煲尤其適合冬季食用。
三、氣滯血瘀型痛經可試試砂仁豬肚湯
配料:砂仁10克、田七9克、豬肚100克。
做法:將豬肚用沸水洗凈,刮去內膜,去除氣味,與砂仁、田七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燒沸后文火煮約2小時。
氣滯血瘀型痛經癥狀: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脅乳房脹,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后痛減,經凈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功效:行氣醒胃,祛瘀止痛,有效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問題。
四、濕熱蘊結型痛經可試試茵陳山楂煎
配料:綿茵陳20克、山楂子10克、銀花15克、紅糖適量。
做法:洗凈上藥,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入紅糖溶化后,分次飲用。
濕熱蘊結型痛經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拒按,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伴低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
功效:清利濕熱,活血散瘀,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