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子宮癌是現代生活的一種常見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子宮癌的高發呢?上環是一種很有效的避孕方式。而歐洲科學家基于對近20000名婦女超過10年隨訪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節育環會降低子宮癌發病率。
據了解,女性避孕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如服用短效避孕藥、放置節育環、避孕套等,而由于宮內節育器具有高效、長效等優點,成為了廣大婦女的首選。宮內節育器(避孕環)的避孕原理是:當有胚胎欲在子宮內著床時,不斷動作的避孕環刮擦子宮壁,造成子宮的無菌性炎癥,使胚胎無法在子宮內正常著床受孕,從而造成流產,以達到避孕的目的,其本質是一種長期溫和的刮宮流產術。
然而有人一看到“避孕環以刮擦子宮壁,造成子宮的無菌性炎癥,使胚胎無法在子宮內正常著床受孕”便認為放置避孕環和人流刮宮一樣,擔心其會增加癌癥的風險。實際上,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經歐洲科學家對近20000名婦女超過10年隨訪的研究發現:節育環甚至還具有降低子宮癌發病率的作用。
雖說,放置避孕環不會增加癌癥風險,但是仍然會有一些副作用。
1、陰道出血。部分女性放置節育環后會有少量陰道出血,或者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較多,經期延長。這是由于子宮內膜受環的壓迫,細胞發生炎性浸潤所導致。隨著時間的延長,子宮適應后,癥狀會消失。
2、白帶增多。放置節育環后出現白帶增多是由于子宮受到刺激,子宮頸分泌物增多的緣故,一般放環3個月后此癥狀會逐漸減少。
3、長期月經過多。如果出現長期月經過多考慮避孕環的大小和子宮形態不適應,造成避孕環長期壓迫子宮內膜導致出血。出現這樣情況首先藥物治療減少出血,加強子宮收縮,藥物治療無效時考慮手術取出避孕環。
需要提醒女性的是,不要讓避孕環“超期服役”!不少更年期女性因為帶節育環時間較長,一直沒有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覺得取不取出無所謂。再加上不少女性覺得取環需要做手術,不僅麻煩而且痛苦就忽視了節育環的放置年限。然而隨著絕經期的到來,卵巢中分泌的雌激素迅速下降,子宮也隨之逐漸萎縮,到了絕經后子宮腔日益縮小,子宮肌肉也會變得愈來愈薄,時間一長環就會發生部分或全部嵌入子宮淺肌層,造成取環困難。如果環嵌入部位有血管,便會釀成出血。如果環嵌入過深,甚至穿過薄薄的子宮壁游入腹腔內,就可能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所以適時取環非常重要。
專家建議,宮內節育器使用年限到期后,一定要及時更換,否則避孕效果會減弱。更年期女性應該在絕經后半年至1年內取環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