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子宮肌瘤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宮肌瘤傾向于多發,因此,在育齡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肌瘤可能逐漸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術亦有可能復發。
大多數子宮肌瘤多無明顯癥狀,僅在體檢時偶然發現。有癥狀者與肌瘤位置、大小、有無變性等有關。常見癥狀有:
(1)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多見于大的肌壁間肌瘤及粘膜下肌瘤,肌瘤使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并影響月經期子宮收縮止血,此外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粘膜下肌瘤癥狀更為明顯。如粘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血樣膿性排液。長期經量增多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
(2)下腹包塊:肌瘤較小時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時可從腹部觸及質硬的包塊,清晨平臥時更加明顯。巨大的粘膜下肌瘤可脫出于宮頸外甚至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就診。
(3)白帶增多:肌壁間肌瘤使宮腔面積增大,內膜分泌增加,并伴有盆腔充血導致白帶增多;子宮粘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膿性白帶。若肌瘤發生潰瘍、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分泌物。
(4)壓迫癥狀:子宮前壁的肌瘤如壓迫膀胱可引起患者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難、尿潴留;子宮后壁肌瘤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秘等癥狀。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可形成輸尿管擴張、腎盂積水甚至一側腎無功能。
(5)其他癥狀:常見的有輕微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等,經期可加重?梢鸩辉谢蛄鳟a。肌瘤紅色變性時有急性下腹痛,伴嘔吐、發熱及瘤體局部壓痛等;漿膜下肌瘤蒂扭轉可有急性腹痛;子宮粘膜下肌瘤由宮腔向外排出時也可引起陣發性下腹痛等。
專家介紹,迄今為止,子宮肌瘤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各方面有關。
一、危險因素
對子宮肌瘤的發生或生長起作用的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增加子宮肌瘤風險的因素有:母體妊娠期應用雌激素、初潮年齡小、未生育、晚育、肥胖、非洲裔美國人、他莫昔芬等。
二、性激素及其受體
現代醫學認為子宮肌瘤為激素依賴性腫瘤。子宮肌瘤好發于生育年齡,青春期前少見,絕經后萎縮或消失。研究認為雌孕激素協同促進肌瘤生長。
三、遺傳因素
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25-50%的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
四、細胞因子與細胞外介質
子宮肌瘤中有多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水平升高,它們被認為是子宮肌瘤形成過程中卵巢性激素上調的介質或效應器,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一種或多種生長因子初級調節異常的可能。